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小诗八首 其三

标题包含
杂小诗八首 其三
松风十里客襟凉,路入江南选佛场。 欲问道人三世事,楼钟重听未应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古文的翻译: 松涛阵阵令人感到清爽,沿途进入了江南地区的宗教场所。 向道人询问前世今生的往事,听到钟声响起难以忘怀。
去完善
释义
《杂小诗八首 其三》朱松的注释如下: 1. 松风:形容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音。这里指作者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清爽的风。 2. 十里:泛指一段较长的距离。 3. 襟:衣服的前部,这里借指人的心情或情绪。 4.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具体指宋代的两浙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等地。 5. 选佛场:古代选拔僧人的场所,这里比喻江南地区的繁华景象。 6. 三世事:佛教用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事情。这里用来表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7. 楼钟:指寺庙中的钟楼,用于报时或召集僧众。 8. 重听:再次听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杂小诗八首 其三》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深厚的宗教氛围。诗人以松风、凉客襟、路入、江南等元素表现出一幅清爽宜人的画面,又通过“选佛场”这一词汇传达了浓厚的宗教意味。而后两句则是作者表达出的一种理想状态——向道人询问三生三世之事,并在钟楼中反复聆听,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求索和对信仰的追求。整首诗笔调淡雅,富有韵味,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小诗八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朱松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傍晚时分,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小路,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与宁静。诗人通过对夕阳、秋菊、山鸟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朱松生活在南宋初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朱松本人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曾因战乱而离家避难,也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这些人生的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在同一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民生活困苦,政治腐败严重。然而,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文人墨客开始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朱松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也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