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言杂兴七首 其五

标题包含
五言杂兴七首 其五
读书评世故,自许了无猜。 忽然抚机会,往往凿枘乖。 时难既可叹,道大未易涯。 归来卧看屋,吾意亦悠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阅读评论世间事,自认为毫无破绽。 突然之间触及机缘,时常感到格格不入。 时运艰难令人叹息,真理宏大尚未穷尽。 回到家中静观房屋,我的内心也悠然自得。
去完善
释义
"读书评世故":评,评论;世故,指世间的事务或人情关系。 "自许了无猜":自许,自我期许;了无,完全无。 "忽然抚机会":抚,触及、抓握;机会,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的有利情况。 "往往凿枘乖":凿,古代木匠工具中的尖头锤子;枘,榫子,插入他物上的小棍;乖,不合,不协调。 "时难既可叹":可叹,令人感叹不已。 "道大未易涯":道,儒家之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大,广大,宏大;未易,不易,难以轻易完成或实现;涯,边际。 "归来卧看屋":归来,回家;卧看,躺着看。 "吾意亦悠哉":吾意,我的意愿;悠哉,闲暇自在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朱松的《五言杂兴七首 其五》,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志诗。诗人以读书和评论世事开篇,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理解清晰、不受世俗困扰的自许之情。然而,在现实中,他不时会遇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难题,就像木器和凿子之间不能完美契合一样。这让诗人感叹时事之艰,同时也深知“道”之大,人生的道路还远没有到达尽头。诗人借由抒发这些情感,表现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并且在诗人所描述的房屋中安居,展现出其内心的悠然自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松(1086-1144年)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他的这首《五言杂兴七首 其五》作于南宋初期。这一时期,国家正处于金兵南侵的危难之中,朱松身处其中,深刻体会到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朱松的人生际遇颇具波折。他年轻时勤奋好学,深得欧阳修、苏轼等文坛巨匠的赞誉。然而,在南渡之后,朱松因不满秦桧专权而遭到排挤,屡遭贬谪。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始终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在南宋初期,国家形势危急,金兵铁蹄践踏中原,民众饱受战乱之苦。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朱松深感痛心疾首,他通过诗歌抒发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期待唤醒世人共同抵抗外敌,保卫家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