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几叟秋日南浦十绝句简子庄寄几叟 其四

标题包含
和几叟秋日南浦十绝句简子庄寄几叟 其四
两翁相对语更阑,想见风生席石间。 诗就南枝三转鹊,樽前秋月半啣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两位老者在大自然的夜色中闲聊, 他们身处山间和席石之间,伴着清风明月。在月色的映照下,他们的诗篇诞生在南枝上,就像三只绕着树枝飞旋的喜鹊一样灵动。在他们的面前,月儿正将半个身子挂在山上,显得格外宁静。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和:旧时诗人依他人诗歌的韵作诗叫和。 2. 几叟:指子庄。 3. 南浦:泛指江边的区域。 4. 更阑:即“更阑人静”,意指夜深人静之时。 5. 风生席石间:此处描绘的是秋天微风吹拂,带来凉意的景象。 6. 诗就南枝三转鹊:此处的南枝,是指南面的树枝;三转鹊,指鹊在天空中飞翔。 7. 樽前秋月半啣山:月亮挂在山上,好像衔着山峰一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相聚、诗人对话的画面。“两翁相对语更阑”,两位老者相对而坐,畅谈至深夜,体现了他们的深厚友谊和共同志趣。“想见风生席石间”,通过想象他们谈话时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自然的生活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生动描绘。“诗就南枝三转鹊”,诗人正在创作诗歌,灵感来自于南边的枝头,这里的“三转鹊”象征着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樽前秋月半啣山”,在诗人创作诗歌的同时,月光洒在酒杯之上,映照出秋天的月色和远处的山峰,形成了优美的画面。 这首诗将诗人的形象与秋日的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几叟秋日南浦十绝句简子庄寄几叟 其四》是宋朝诗人朱松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作品。朱松生活在公元1091年至1143年之间,他在晚年担任九江太守,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朱松的生活充满波折。他曾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出京,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关注国家民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感慨。 在朱松生活的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局势动荡。金兵屡次南下侵扰,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人民生活困苦。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化却异常繁荣,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诗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现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