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二

标题包含
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二
钵中忽见三峰影,便觉市廛尘涴人。 寄语阶前石池水,老夫衰发已盈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瓷碗里看到了山影,感觉市井生活让人俗气。 对着台阶前的水池说,我这把年纪头发已经花白。
去完善
释义
钵:僧人的食器。 山老:对僧人的尊称。 三峰寺:在今湖南省衡山县境内。 市廛:市场;闹市。 尘涴人:被尘土沾染的人。 石池水:指三峰寺前的石池水。 衰发:稀疏的头发。 盈巾:充满整块布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寺庙环境中突然感受到了尘世喧嚣与自身老去的强烈对比。诗人通过描述三峰寺中的景象和自身感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钵中忽见三峰影”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寺中观看到的景色,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在寻找内心的宁静之地。而“便觉市廛尘涴人”则表达了诗人意识到尘世纷扰的影响,以及对这种环境的厌恶。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与感觉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心境变化。 “寄语阶前石池水”这一句,诗人将情感寄托于阶前的石池水,表现出他的孤独与无奈。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溺于此,而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正如“老夫衰发已盈巾”所表现的,诗人深知自己已经老去,但仍坚持面对现实,表达了一种坚韧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二》是南宋诗人朱松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即南宋绍兴二十年。在这个时期,朱松在朝为官,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负责整理和校对朝廷的文书典籍。 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治局势较为稳定,但边疆问题依然紧张。金国屡次南侵,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加强边防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松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尊严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渴望和平、期望国家繁荣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