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怀十首 其五

标题包含
秋怀十首 其五
宴坐自观我,中深抱天机。 从知月胜火,胥失兔与蹄。 大虚同一如,浮云渺何依。 悠然渊明心,千载与我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坐着自我观察,深深领悟了自然之道。月亮比火焰更胜一筹,所有人都错过了兔子和马蹄。天地间的空虚是同样的,而漂浮的云彩却显得那么渺小无依。陶渊明的心情悠然自得,期待千年之后的我能理解他的心境。
去完善
释义
1. "宴坐":指在安闲的时候静坐反思自己。 2. "天机":这里是指人天生具有的灵性或者潜能。 3. "月胜火":这里的"月"和"火"都是比喻,"月"代表冷静和理性,"火"代表热情和冲动,所以"月胜火"是说以冷静和理性为优势。 4. "胥":泛指全部或许多人。 5. "兔与蹄":兔子表示沉静保守,马蹄表示行动积极,此处可以理解为有时候过于行动积极反而会导致失败,正如捕猎时,蹄子踩踏会让兔子失去踪影。 6. "大虚":广阔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无尽的宇宙。 7. "一如":完全一样,没有分别。 8. "浮云":这里指的是不切实际的欲望和想法。 9. "渺何依":渺茫无法依靠。 10. "渊明":即陶渊明,东晋著名的诗人,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被视为隐逸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内心独白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为主。首句“宴坐自观我”表明诗人正沉静在自己的世界中反思自我,这也反映出他的孤寂和忧郁。而“中深抱天机”则传达出诗人在此情境下依然保有坚定的信念,展现出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 接下来的“从知月胜火,胥失兔与蹄”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月亮虽然皎洁明亮,却无法像火一样照亮黑暗,就像生命在时间的洪流中不可避免地消逝。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句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随后诗人以“大虚同一如,浮云渺何依”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探索。大宇宙如同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如同漂浮在其中的云朵,无依无靠。这反映了诗人对个体在社会中的渺小无力以及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有深刻的认识。 最后诗人用“悠然渊明心,千载与我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人把陶渊明引为知己,陶潜的“悠然见南山”展现出与世无争、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诗人认为千年之后,依然有人与他分享这份心境,表现出诗人对永恒精神的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诗是诗人的心灵独白,通过对人生的反思和哲理的探求展现了诗人的独特精神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怀十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朱松于公元1135年所作的一组诗中的一首。这组诗是在朱松晚年病重时期创作的,因此饱含了他对自己生命走向尾声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朱松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抗金战争的紧张局势中。当时的皇帝赵构虽有心抗金,但迫于现实压力而采取妥协政策,主张求和。作为一位爱国文人,朱松对此深感痛心。他在病重之际,回首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组诗篇。 在这首诗中,朱松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他以枫叶、菊花等秋天的意象,抒发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深刻领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