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求道人示诗粲然有江湖间道人风味盖尝得句法于东溪可今以其韵作诗送之时将如瑞峰期朝夕还吉祥云

标题包含
求道人示诗粲然有江湖间道人风味盖尝得句法于东溪可今以其韵作诗送之时将如瑞峰期朝夕还吉祥云
癞可湓江滨,觅句负光价。 君为东溪客,伏鹄资妙化。 想见箭锋机,相拄不停射。 伽陀入三昧,汤史欲凌跨。 韦斋语清夜,挂月松偃亚。 他年约相逢,禅榻慎勿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诗人可以在荒芜的江边找到灵感,努力寻求诗意和阳光的价值。你是那片池塘边的好友,天赋异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可以想象那些射箭高手在努力训练,技艺高超令人叹服。在寺院的宁静之中,诵经声如同清流,让历史焕发生机。夜晚,韦斋静谧如水,月光洒满青松枝头,景色令人陶醉。希望我们未来有机会在这样的地方相聚,并一起体验禅修的魅力。
去完善
释义
1. 癞可:指唐朝诗人杜甫,这里用以比喻诗人的才情。 2. 湓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这里是诗人自喻自己在江边的流浪生活。 3. 东溪: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处风景名胜,这里是诗人想象的好友所在地。 4. 箭锋机:射箭时的瞄准目标,这里比喻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技巧和追求。 5. 伽陀:佛教经文的一种,这里比喻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宗教修养。 6. 三昧:佛教用语,指一种精神状态或境界。 7. 汤史:指汉朝时期的文人杨雄,他的文学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 8. 韦斋:明朝时期的一位文人,此处用以比喻诗人的清高气质。 9. 禅榻:禅床,僧人坐禅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江湖间道人的交往与友情。朱松首先提到“癞可”这位道人在湓江之滨,寻觅诗句,背负着崇高的使命。接着引出东溪的客人,也就是诗歌的主人公,他犹如伏鹄,等待着时机一飞冲天。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表达出诗人对道人的钦佩之情。 在诗歌的第二联,诗人通过描述道人的形象,暗示了他拥有高超的诗才,以及他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这种执着精神使他与“箭锋机”相互对峙,却不间断地寻找诗句的真谛。 随后,诗人引用了“伽陀入三昧,汤史欲凌跨”这一禅宗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道人对于诗歌艺术的领悟与追求。他如同诵经者进入禅定境界,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才华。 此外,诗人还在诗歌中穿插了与韦斋的对话,渲染了清夜的氛围。“挂月松偃亚”不仅呈现了夜晚的景象,更暗含着诗人向往超脱尘世、领略自然的渴望。 最后,诗人预言了他们未来的重逢,并劝诫道人在禅榻上要慎重行事,体现出一种关爱与期待的心情。整首诗既有对道人风采的赞美,也有对他们之间深厚友情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朱松在晚年创作的,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前后。在这时期,朱松经历了官场沉浮和人生起落,曾担任国子博士、秘书省校书郎等官职,后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离职,回归田园生活。 在这个时代,宋朝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困境。外部有金兵压境,内部则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无解。然而,文人墨客依然保持对诗词的热爱和追求,努力寻求人生的真谛和心灵的慰藉。朱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追寻诗词创作的灵感和表达方式,创作出许多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 这首诗以“江湖间道人风味”为主题,表达了朱松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向往。他认为,真正的道人应该像江湖中的渔民一样,淡泊名利,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思想来源于他对道家经典的研读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同时,他也提出了“今以其韵作诗送之”的主张,认为诗词创作应该注重韵律的美感,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朱松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感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诗词艺术的热情和执着,以及对道家哲学的追求和践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