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求道人 其二

标题包含
和求道人 其二
衲子诗工骨转寒,折铛全胜斗升悭。 恐君爱我长沙舞,且复闲中袖手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位诗人的诗词技艺高超,情感深沉;他能将锅碗瓢盆化为豪情万丈,将微小的礼物诠释为满含深情。或许他担心你会对他的才华和风流倜傥感到痴迷,所以他建议你以轻松的心态欣赏他的诗歌,如同袖手旁观。
去完善
释义
1. 衲子:指僧人。2. 诗工:诗歌技巧精湛。3. 骨转寒:表示诗人的作品风格清冷孤高。4. 折铛:破旧的金属容器,此处形容简陋的用具。5. 胜:超过。6. 斗升:很少的量,此处比喻吝啬。7. 悭:吝惜。8. 长沙舞:唐代著名舞蹈,这里用以形容长沙人文风情的热闹繁华。9. 袖手:把手藏在袖子里,意指不参与或漠不关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描述了求道人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使其摆脱了通俗的范畴。“衲子诗工骨转寒”指的是其诗歌形式独特、内涵深刻,犹如破衲僧袍一样别具一格。“骨转寒”则寓意其诗风独具冷峻、孤寂之美。 次句“折铛全胜斗升悭”则是对求道人品格的赞美。其中“折铛”表示对物质的轻视,诗人认为求道人在物质方面的清苦与吝啬是他品德高尚的表现。“全胜斗升悭”更强调这种品质的重要性远超世俗的斗米升柴。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求道人未来可能受到追捧的担忧。诗人想象求道人可能会因为其卓越的才华而受到世人的热烈欢迎,甚至被邀请跳舞。于是,诗人以戏谑的语气劝勉求道人:暂且保持闲暇的心态,袖手旁观这些繁华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求道人 其二》是南宋诗人朱松的一首和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6年,朱松时年50岁。这一时期,正是南宋王朝建立初期,政局相对稳定。然而,由于金兵的入侵,北方国土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民众生活依然艰苦。 在这一时期,朱松的个人命运也颇受波折。他在青年时期曾入仕为官,但因直言不讳、秉公执法而遭贬谪。后来,他被重新起用,但由于对朝政的不满,他选择了辞官回乡。在家乡,他关注民生,关心时事,以诗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和求道人 其二》这首诗,表达了朱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以“求道人”的身份,表达了对道德信仰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执着。在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看法。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朱松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