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令德寄示长句
闲官屋舍如幽栖,寒苦余业偿盐虀。
忽闻鹊声作破竹,尺书入手谁所赍。
交游胜绝似公少,矫矫鸾孔依蒿藜。
青冥侧足在咫尺,谁使狡狯捐其梯。
秋风溪上共樽酒,摆落羁束忘畛畦。
红裳起舞意未足,缺月衔岭星河低。
只今跌宕走尘土,清梦往复无山谿。
新诗惊怪烂盈幅,笔力拗怒蟠虹霓。
遥知槃礴小窗底,得丧已著一理齐。
此生同困造物戏,未觉与世谁云泥。
虽无绝唱追白雪,頼有妙契如灵犀。
一笑从公岂无日,挽袖相属空玻璃。
不须俗物败真赏,但觅佳处同攀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的居所如同隐士的幽居,清苦的生活仿佛品尝着咸菜的味道。
突然听到喜鹊的叫声打破了寂静,一封书信交到手中不知是谁送来的。朋友们都像你一样性格高洁,如同凤凰择良木而依。距离青天只有咫尺之遥,是谁使得机智狡猾的人们放弃了这个机会?
秋天的时候一起在溪流边饮酒,抛开束缚与拘谨。红色衣裳翩翩起舞似乎还不够尽兴,月亮悄悄升起银河低垂。如今又在尘土中奔波忙碌,美好的梦想无法到达那遥远的山溪。你的新诗令人惊讶和赞叹,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我知道你在小窗下不懈地努力,得失已经在你心中得到了平衡。生活虽然困苦却被命运玩弄,但你并不觉得与世界有什么区别。虽然没有创作出永恒的经典,但有美妙的默契就像神秘的灵犀相通。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开怀大笑,共同分享这美好的生活。不需要世俗之物破坏我们的雅趣,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好地方共同攀登。
去完善
释义
1. "闲官屋舍如幽栖":闲官,指没有实际职务的官员;幽栖,指隐居。这里形容自己的居住环境像隐居一样清静。
2. "寒苦余业偿盐虀":盐虀,即咸菜。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做一些小事情来补偿生活的困苦。
3. "忽闻鹊声作破竹":这句话形容听到好消息的惊喜感觉,如同突然间打破沉寂。
4. "尺书入手谁所赍":尺书,古代书信的一种;赍,携带。这句是问这封信是谁带过来的。
5. "矫矫鸾孔依蒿藜":矫矫,翘首的样子;鸾孔,鸾鸟的眼睛;蒿藜,杂草。这句话用鸾鸟比喻诗人高尚的品质。
6. "青冥侧足在咫尺":青冥,天空;侧足,表示小心谨慎。这句话是形容与贤能之士亲近的距离。
7. "秋风溪上共樽酒":这句描绘了秋天与朋友一起在溪流边饮酒的场景。
8. "红裳起舞意未足":红裳,红色的衣服;起舞,跳舞。这句话描述了舞者在舞台上尽情跳舞的情景。
9. "缺月衔岭星河低":缺月,下弦月;衔岭,连接山峰;星河,银河。这句是描绘夜晚星空的美景。
10. "只今跌宕走尘土":跌宕,起伏不定;尘土,喻指世俗纷扰。这是说现在在生活中起起伏伏,不断奔波。
11. "新诗惊怪烂盈幅":新诗,刚写好的诗篇;烂盈幅,指写得非常精彩。这句是对诗人写诗才华的赞美。
12. "遥知槃礴小窗底":遥知,从远处就知道;槃礴,在这里指诗人创作诗歌时的状态。这句是说虽然相隔遥远,但可以想象到诗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创作诗歌。
13. "得丧已著一理齐":得丧,得失;一理齐,一种道理。这句是说,诗人已经看透了世间的得失,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14. "赖有妙契如灵犀":赖有,幸亏有;妙契,美妙的契合;灵犀,传说中的神物,能通晓天地。这句是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15. "一笑从公岂无日":从公,追随您;岂无日,总有那么一天。这句是表达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希望能有机会追随他。
16. "不须俗物败真赏":真赏,真诚的欣赏;败真赏,破坏真诚的情感。这句是劝说大家不要为世俗之物而破坏了真诚的欣赏和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生活态度的诗歌,作者朱松以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诗歌的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首先,诗人通过对“闲官屋舍”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淡然与超脱。而“寒苦余业偿盐虀”则揭示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与拼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展现了他的乐观精神和高尚品质。
接下来,诗人通过“忽闻鹊声作破竹,尺书入手谁所赍”的表达,形象地描述了收到好友来信时的惊喜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交游胜绝似公少,矫矫鸾孔依蒿藜。青冥侧足在咫尺,谁使狡狯捐其梯。”的描绘,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共同追求。这四句诗既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默契,又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真谛的共同探索。
最后,诗人通过“只今跌宕走尘土,清梦往复无山谿。新诗惊怪烂盈幅,笔力拗怒蟠虹霓。遥知槃礴小窗底,得丧已著一理齐。”的抒发,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艺术的追求。这四句诗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横溢,又表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他的才情横溢和高尚品质。这首诗既有深厚的哲理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奉酬令德寄示长句》,是由南宋著名诗人朱松所创作的。朱松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其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117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紧张的时期,朱松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朱松在这个时间段内的人生际遇。朱松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朝廷的赏识。然而,他在任期间,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这使得他对国家的现状感到非常忧虑。此外,朱松的个人生活也颇为坎坷,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奋斗,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朱松生活的时期,正是南宋与金国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金国则占据了北方的大片领土。两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使得国家疲于应对,民生凋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松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综上所述,朱松的《奉酬令德寄示长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当时正值国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朱松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始终在为国家和人民而奋斗,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首诗充分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深忧虑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