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谢彦翔建安人九岁异人与药至今不食建安有梅子真升仙处

标题包含
赠谢彦翔建安人九岁异人与药至今不食建安有梅子真升仙处
我本世味薄,寸田足自营。 年来荆棘尽,稍有梨枣萌。 但恐骨相凡,未敢希长生。 陈留达人后,未齓犀角盈。 旧游记三山,幽梦彻九清。 尔来三十年,但觉膏粱腥。 幽寻饭绿髓,默卧诵黄庭。 顾我尘土中,深慰夙心倾。 仙人吴门卒,解后烦寄声。 相期朝金阙,鹤驭何时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已经习惯了平淡的生活,在这方寸之地自给自足。 近年来,生活中的困境已经远离,逐渐恢复了生机。 但恐怕我的命格平凡,不敢期待长寿。 我在陈留这个充满通达之人之地,宛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我曾经游览过三山,那美好的梦境直达九天。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三十载,只觉得曾经的繁华如昨日黄花。 我独自探寻绿色的精髓,默默地诵读着道家经典。 在尘埃之中,我深感慰藉,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心愿。 仙人在吴门离世,却留下了一生所悟的箴言。 让我们约定在金阙相见,不知何日才能踏上那趟仙鹤之旅。
去完善
释义
1. 建安:地名,位于今中国福建省建瓯市。 2. 陈留:古县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开封市。 3. 三山:指福建的武夷山、浙江的天目山和江苏的茅山。 4. 九清:九天,天的极高处。 5. 绿髓:比喻清纯高洁的品格。 6. 黄庭:道教经典《黄庭经》。 7. 吴门卒:指唐代文人杜牧,他在苏州居住时去世。 8. 金阙:指天神所在的宫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朱松写给一位名叫谢彦翔的九岁孩童的。诗中表达出诗人对于世俗味道淡薄、热爱自然生活的态度。他以自己的土地为比喻,意味着他有足够的自给自足的能力。然而,他对过于繁华的生活有所畏惧,不想追求长寿,只是担心自己的平凡相貌。在提到谢彦翔时,他形容他是陈留的达人和未齓的犀角(意指聪明的孩子),表现出了对他的极高评价。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与谢彦翔共同的梦想——寻找仙人的足迹。然后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描述了自己在这三十年的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庸俗生活,与此相比,谢彦翔的生活方式就显得更加高洁和超脱。最后诗人表达对谢彦翔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能飞升成仙,即使这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谢彦翔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赠谢彦翔建安人九岁异人与药至今不食建安有梅子真升仙处》,是南宋诗人朱松在公元1138年左右创作的。 当时朱松身处动荡的南宋时期,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金国商议国事。然而,金国的无理要求使他无法达成使命,备受屈辱。归国后,朱松仍然勤于政务,关心民生,希望能够为国家分忧解难。但奈何朝廷腐朽,时局飘摇,个人之力难以扭转乾坤。 与此同时,朱松还面临着自身健康的问题。他在晚年时患重病,饱受病痛之苦。在这首诗中,他借赞扬友人谢彦翔在九岁时就展现出的非凡才智和修行,以及谢彦翔对药物的拒绝,来表达自己对精神和肉体痛苦的超脱追求。他还提到建安的梅子真升仙处,暗示了期望通过修炼实现超越世俗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