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竹斋

标题包含
竹斋
谁云山僧贫,而有千椽玉。 幽眠岂无处,爱此晴窗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谁言山僧贫困,却有千间华美居所。 安静的睡眠哪里不可得,我独爱这阳光明媚的绿色窗户。
去完善
释义
1. 云:这里是代词,指代诗人在山间隐居的地方。 2. 山僧:在山上修行的僧人,这里指朱松自己。 3. 贫:贫穷。诗人在这里以山僧自喻,表达其清贫的境地。 4. 千椽玉:形容竹子翠绿的颜色,像玉一样美丽。 5. 幽眠:在幽静的地方休息。 6. 爱:喜爱。 7. 晴窗:阳光照耀下的窗户。 8. 绿:绿色,这里指竹子的绿色。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谁云山僧贫,而有千椽玉”来描绘山居僧人虽贫困却安享自然的恬淡心境。诗人用“千椽玉”来形容竹子高洁脱俗的气质,表现出竹子的坚韧与美丽。接下来,诗人在“幽眠岂无处,爱此晴窗绿”中表达出自己对竹林环境的喜爱之情。在这晴朗的窗户下,绿意盎然的竹子给予诗人清幽宁静的环境,使他在睡眠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又传达了其追求平静生活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斋》是南宋诗人朱松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此时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动荡不安,金兵南下,民族矛盾尖锐。 朱松,字乔年,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成年后入仕为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这一时期的他,对国家前途命运深感忧虑,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察。在这种背景下,他以竹子为题材,创作了这首《竹斋》。 在诗中,朱松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坚韧不屈、清白高洁的品质。同时,也寓意着自己面对困境时,依然能够坚守信念,保持高尚的品格。这首诗既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作者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