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月十七日夜度蔡道岭宿弥勒院

标题包含
九月十七日夜度蔡道岭宿弥勒院
月出度松岭,露香非羽衣。 肃肃夜气清,苍苍烟径微。 川光浴秋容,萝影挂夕辉。 冰轮碾空阔,飞辙无因依。 拟掬星渚波,恐触天孙机。 偓佺何时见,沆瀣聊独挥。 未应青霞志,即与素愿违。 稍休尘外轸,憩此岩下扉。 清吟写万籁,妙想绝百非。 不须河汉言,尽解纷华围。 飞仙亦戏剧,玄学乃庶几。 鳌山切丹极,岁晚行将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亮升过松岭,露水沾湿罗衣。 寂静的夜晚寒气清新,烟雾弥漫的小径昏暗不明。 江面水光映照秋天的容颜,萝藤的影子挂着夕阳的光辉。 明月在天空中旋转,飞车无从依附。 想要捧起星河的水,害怕触及天神的纺织机。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仙人偓佺,独自挥洒沆瀣。 不应该怀有青霞之志,马上就会和朴素的心愿相违背。 稍微在尘世之外停驻,休息在这山岩下的门扉。 用清丽的诗句写出万物的声音,奇妙的想法杜绝所有的错误。 不需要谈论银河的事情,就能理解纷繁世界的真谛。 飞仙也是戏耍游戏,玄学只能满足大多数人。 巨鳌山脉靠近丹顶,岁月迟暮即将回归。
去完善
释义
1. 蔡道岭:地理位置不详; 2. 度:穿越; 3. 松岭:松树丛生的小山; 4. 露香:露水打湿衣服的香气; 5. 羽衣:古代仙女或神仙的穿着; 6. 肃肃:形容寒冷的天气; 7. 苍苍:指天空的颜色; 8. 烟径:烟雾弥漫的小路; 9. 川光:水面上反射的光线; 10. 秋容:秋天的景色; 11. 萝影:藤蔓的影子; 12. 冰轮:月亮的别称; 13. 空阔:开阔的天空; 14. 飞辙:行驶的马车; 15. 无因依:无法依靠; 16. 拟:打算; 17. 星渚波:星辰倒映在水中的波纹; 18. 天孙机:织女星的织布机; 19. 偓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20. 沆瀣:露水; 21. 青霞志:追求成仙的理想; 22. 素愿:原本的愿望; 23. 尘外轸:尘世之外的马车; 24. 岩下扉:山洞的门; 25. 万籁:各种声音; 26. 妙想:奇妙的想象; 27. 百非:各种各样的烦恼; 28. 不须:不需要; 29. 河汉言:星空之间的传说; 30. 纷华围:繁华世界的困扰; 31. 戏剧:嬉戏; 32. 玄学:道教; 33. 庶几:差不多; 34. 丹极: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 35. 岁晚:年底; 36. 行将:将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旅途中夜宿寺院、借景抒情的诗。开篇“月出度松岭,露香非羽衣”,以月亮升出松树之巅和沾染露水的香气为引子,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氛围。接着,“肃肃夜气清,苍苍烟径微”,进一步强调夜间的清净和高远,又通过描述烟雾朦胧的小径,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幽深。 接下来的四句“川光浴秋容,萝影挂夕辉。冰轮碾空阔,飞辙无因依。”诗人借助河水反射出的月光及垂挂在水边的藤蔓的影子,勾勒出一幅秋天的景色;“冰轮碾空阔,飞辙无因依”则传达出在宽阔的天空中,无论怎样去追寻人生道路都找不到依托的心境。 之后的“拟掬星渚波,恐触天孙机。偓佺何时见,沆瀣聊独挥。”表达了诗人试图追求理想却担心触及天神机密的矛盾心理,同时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诗人借用古代传说中神仙偓佺的形象和洪荒时期的沆瀣之气,表现出渴望超越世俗的情感。 接下来,“未应青霞志,即与素愿违。稍休尘外轸,憩此岩下扉。”表达的是现实的挫折并没有消磨诗人的意志,而是让诗人暂时在尘世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得以在寺庙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紧接着,“清吟写万籁,妙想绝百非。不须河汉言,尽解纷华围。”诗人用清晰的诗句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完美地呈现出来,并不必依赖银河边的神仙传说来解答人生的困扰。这里展示了一个渴望自由、蔑视世俗的诗人形象。 最后两句“飞仙亦戏剧,玄学乃庶几。鳌山切丹极,岁晚行将归。”指出即使天上的神仙也不过是一场戏,而真正的学问和智慧才是最为重要的。诗人在期待心灵达到至高境界的同时,也暗示自己将在时机成熟时离开凡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十七日夜度蔡道岭宿弥勒院》是南宋诗人朱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年代约为公元116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金兵南侵、战乱频仍的艰难时期。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紫阳,江西婺源人。他曾任绍兴府学教授,后辞官回乡,专心研究经史百家之学。朱松生逢乱世,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他的诗歌主要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创作这首《九月十七日夜度蔡道岭宿弥勒院》时,朱松正处在他人生的低谷时期。此时的南宋政权不稳,金兵屡屡南下侵扰,国家局势危急。朱松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深感忧虑。在这首诗中,他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自己夜渡蔡道岭的艰辛经历,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担忧和对战争苦难的同情。 此外,同时间段内,南宋政权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等。这些因素使得南宋民众的生活更加困苦,也使朱松等士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松通过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