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代作送住郎
同攀梅蕊便分携,回鴈峰前试彩衣。
学就浯溪崖上字,鴈回莫遣信音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共同攀登梅花的花蕾之后我们就分别了,在回雁峰前尝试着穿上彩色的衣服。我在浯溪悬崖边学会了写字,当大雁回来时,请不要让信件和消息变得稀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戏代作:指模仿别人的诗体或题材创作的诗篇。
2. 住郎:有去留之意,寓含着即将离开之人。
3. 同攀梅蕊:梅蕊是梅花的花蕾,这里用来借指团聚之时。
4. 分携:分别、分手的意思。
5. 回鴈峰:古代典故中用以指称雁南飞之地,这里可能是指湖南省零陵县西的九疑山。
6. 试彩衣:意指穿上彩色衣服以显示出对某件事物的喜爱之情。
7. 学就:指学习完成。
8. 浯溪崖:在今湖南祁阳县浯溪镇的浯溪口,古有唐代元结在此山崖上题写的石刻。
9. 鴈回:指大雁返回北方过冬。
10. 莫遣:别让、不要使。
11. 信音稀:指信件、音讯变得稀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戏代作送住郎》是朱松的代表作之一,以梅蕊、回鴈峰和浯溪崖等元素构成一幅生动的送别画面,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首句“同攀梅蕊便分携”,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共同欣赏梅花美景,即将分别的情景。这里的“攀梅蕊”不仅形象地展现出梅花的美丽,也暗示了友情的珍贵。而“分携”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无奈与伤感。
次句“回鴈峰前试彩衣”,以“回鴈峰”为背景,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氛围。雁峰寓意着大雁南飞的季节,象征着别离的时刻。“试彩衣”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祝愿,希望他在新的生活中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
第三句“学就浯溪崖上字”,以浯溪崖上的石刻为象征,暗含诗人对友人的期许。这里的“学就”意味着学有所成,而“浯溪崖上字”则象征着文人墨客的精神传承,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愿望。
最后一句“雁回莫遣信音稀”,以鸿雁传书的典故收尾,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重逢的期待。这里的“雁回”意味着诗人盼望友人的归来,而“莫遣信音稀”则表达了诗人担心失去联系的心情,再次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松的《戏代作送住郎》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年间,具体时间未详。此时朱松已经步入晚年,他曾是南宋的名臣,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至地方。在晚年生活中,朱松以教育和培养后学为己任,收徒讲学,将心血倾注于学术研究之中。
这个时期,南宋朝政混乱,金兵入侵,国家危机四伏。许多文人士大夫如陆游、辛弃疾等人在诗文中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朱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在《戏代作送住郎》一诗中,朱松通过描绘送别友人时的场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友人前途的关心。同时也借离别之情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朱松的人生态度,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