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团练君侯新居二诗 其二
一钱未办买云山,突兀何时屋万间。
岁晚投簪来卜筑,柴门分占碧孱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钱购买云山,什么时候能建成千万房屋呢?
年底辞官归来盖房子,柴门分隔出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团练君侯”:古代官职名,指地方武装的统领。
2. “次韵”:即“步韵”,依照别人的诗韵作诗。
3. “云山”:云彩缭绕的山峰,此处意指仙境般的地方。
4. “突兀”:突然出现的意思,这里形容房子突然出现的景象。
5. “万间”:很多的意思,这里形容屋子众多。
6. “投簪”:将簪子投弃,古人做官时以簪固冠,辞官则投簪,这里比喻放弃官场。
7. “卜筑”:选择地方修建房屋。
8.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代指贫寒人家。
9. “碧孱颜”:形容青翠的颜色,这里指青山绿水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朱松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首句“一钱未办买云山”,通过描述无法用金钱购买到的云山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珍视和无奈。接下来的“突兀何时屋万间”,则是对理想中的田园居所的期待。而后两句“岁晚投簪来卜筑,柴门分占碧孱颜”,则是表达在岁月流逝之际,诗人选择了抛却世俗,寻找一处宁静的乡村居所,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整首诗寓情于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团练君侯新居二诗 其二》是南宋诗人朱松在庆元四年(1198年)创作的。这一时期,朱松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官场上的晋升较为顺利,曾担任过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务,但由于与当时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出了朝廷,改任知州。
在这一时期,朱松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政治抱负受到了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积极地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江南地区,他看到了许多民间的疾苦和矛盾,这使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服务的信念。
此外,朱松的这一时期,正值南宋中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朱松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在《次韵团练君侯新居二诗 其二》这首诗中,朱松通过对新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坚定信念,立志报国的决心。这首诗既展现了朱松的个人情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