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重阳有感次宋景文公韵
蒙蒙烟雨湿闲愁,往燕来鸿共远游。
引满白醪欣再熟,尽开黄菊耐深秋。
眼前节物重凭槛,醉里商歌缓击瓯。
苦爱佳名叹尘爵,渊明高兴转悠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朦胧细雨增添闲愁,往来燕子鸿雁共赴远方。
斟满美酒再尝喜悦,菊花盛开抵御深秋。
眼前景物引人倚栏,醉中唱商调慢慢击瓯。
感叹美名却被忽略,渊明的兴致依然悠长。
去完善
释义
1. 蒙蒙烟雨:指雾气浓重的细雨。濛濛,形容雨细而密。
2.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3. 往燕来鸿:比喻游子离家离别与归家。燕、鸿都是候鸟,此处用作象征意义。
4. 引满:斟酒满杯。
5. 白醪:白色的酒。
6. 欣:高兴,欢喜。
7. 再熟:重新变得成熟。
8. 黄菊:菊花的一种,黄色的。
9. 深秋:晚秋,秋天最末尾的阶段。
10. 眼前节物:眼前的时令景物。
11. 凭槛:倚着栏杆看风景。
12. 醉里商歌:微醺时唱商人的歌谣。
13. 缓击瓯:慢慢地敲击瓷碗。
14. 苦爱:极爱。
15. 佳名:美好的名声。
16. 叹尘爵:感叹于尘土飞扬中的宴饮场景。爵,古代一种饮酒器。
17. 渊明: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此处代指作者自己。
18. 高兴:兴致,心情。
19. 悠悠:广阔或遥远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闰重阳有感次宋景文公韵》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一首抒怀之作。诗中描绘了重阳时节的景物特征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联“蒙蒙烟雨湿闲愁,往燕来鸿共远游”,通过烟雨中的燕子和大雁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思念和孤独时的无奈与惆怅。颔联“引满白醪欣再熟,尽开黄菊耐深秋”,以重阳节饮酒赏菊的习俗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颈联“眼前节物重凭槛,醉里商歌缓击瓯”,通过诗人观察眼前的景象和在酒醉中的歌唱,展示了诗人在这特殊日子的情感起伏。尾联“苦爱佳名叹尘爵,渊明高兴转悠悠”,通过对陶渊明饮酒赋诗的高兴之事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李流谦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闰重阳有感次宋景文公韵》是宋代诗人李流谦创作的一首抒怀诗。这首古诗的素材来源于李流谦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哲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
在宋朝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相比以前更为丰富多彩,而重阳节更是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喜欢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欣赏秋景。李流谦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也在重阳节当日,写下了这首诗篇。
李流谦生活在宋朝政治斗争激烈的历史背景下。他曾入仕为官,但因官场黑暗和失意而归隐田园。这使他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社会的细微变化,并时常为此感到忧虑。而在闰重阳气节里,李流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在此背景下,他选择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