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南城
江城一眺思悠悠,平楚苍然野水流。
衰草寒烟梅老墓,败垣斜日谢公楼。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私草木秋。
万古兴亡俱是梦,丈夫何者为身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眺望江城,思绪万千,平静的原野和流淌的溪流交相辉映。枯黄的衰草和寒烟围绕着古老的墓地,断垣残壁映照着夕阳下的谢公楼。江山承载着英雄的遗憾,天地孕育着秋天的果实。一切的兴衰成败都像是一场梦境,大丈夫应该为了什么而担忧自己的命运呢?
去完善
释义
《登南城》:这是一首描述江南风光的古诗。诗人通过观察江城的景象,表达了对于英雄岁月、江山更替的感慨。
1. 江城:这里指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2. 一眺思悠悠:眺,远望;思悠悠,思绪深远。
3. 平楚苍然:平楚,平地上的树木;苍然,苍茫的样子。这句描绘了广阔的田野景色。
4. 野水流:形容田间的小河流。
5. 衰草寒烟:衰草,枯黄的草;寒烟,寒冷的雾气。这句写的是深秋的景象。
6. 梅老墓:指梅花凋谢后的墓地。
7. 败垣斜日:败垣,破旧的城墙;斜日,夕阳。这句写的是夕阳下破败的城墙。
8. 谢公楼:古代南京的一座著名建筑,相传为东晋名将谢安所建。
9. 江山有恨英雄老:恨,遗憾;英雄老,英雄迟暮。这句表达江山仍在,但英雄已经老去,充满遗憾。
10. 天地无私草木秋:这句表示大自然是无私的,无论季节如何变化,草木依然生长。
11. 万古兴亡俱是梦:这句意味着历史上的兴衰成败都如同梦境一般短暂。
12. 丈夫何者为身谋:丈夫,豪杰之士;身谋,个人的谋划。这句鼓励豪杰之士不应只为个人利益而谋划,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去完善
赏析
《登南城》赏析:
诗人以“江城一眺”开篇,引领读者进入他思绪深远的意境之中。接着描绘了江城周边的景色:平野、河流、衰草、寒烟、梅老墓、败垣、斜日、谢公楼……这些景象在诗人的笔下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卷,既展现了他观察世界的细致入微,也显示出他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私草木秋。这两句从个人情感转向了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其中,“江山有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迟暮的遗憾;而“天地无私草木秋”则传达了自然界中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无常与必然。这样的感慨,既有对英雄的惋惜,也有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诗人以“万古兴亡俱是梦”的豁达态度打破了前两句中的深沉感,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不论是历史上的兴衰成败,还是个人的荣辱得失,最终都会成为一场梦。因此,他劝告读者要放下执着,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富有哲理与人文关怀的艺术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南城》是南宋诗人吴渊的一首描绘登山望远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立的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吴渊,字叔渊,号返朴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他在南宋初期担任官员,但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受到排挤和打击。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从而在诗歌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登南城》这首古诗中,吴渊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南宋文人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时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