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

标题包含
九日
百年王事谩劳形,客里逢时迹类萍。 无酒可添元亮兴,任人浪笑阮宣醒。 荆湖城壁连钲鼓,河朔黎元陷虏庭。 久拥旌旄愧无补,敢将衰朽叹飘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久以来致力于国家事务却感到徒劳疲惫,身在异乡时宛如浮萍。没有美酒来提升陶渊明的兴致,只能让人随意嘲笑阮籍的清醒。荆州和湖南的城墙战火纷飞,河北的百姓沦陷于敌手。手握兵权却深感无力,只能用年迈之躯感叹命运的无奈与无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百年王事:比喻国家大事。 2. 谩:空;徒然。 3. 劳形:使身体劳累。 4. 客里:离家在外。 5. 逢时:遇到好的时代或机会。 6. 迹类萍:形容行踪漂泊不定,如同浮萍。 7. 元亮:陶渊明的字,这里指代陶渊明。 8. 任人:任凭别人。 9. 浪笑:随意嘲笑。 10. 阮宣:指阮籍,魏晋时期著名文人。 11. 荆湖:古代地域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 12. 城壁:城墙。 13. 钲鼓:敲击的金属器物声,这里借指战争。 14. 河朔:古代地域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一带。 15. 黎元:百姓。 16. 虏庭:敌国统治的地方。 17. 久拥:长期担任。 18. 旌旄:旗帜,这里借指官职。 19. 无补:没有帮助。 20. 衰朽:衰老且无用的身体。
去完善
赏析
《九日》是一首描绘重阳节之时诗人孤独、忧国之心和对战争的忧虑的诗。 首句“百年王事谩劳形”意为长久以来国家的纷扰和忙碌使诗人的身心疲惫不堪,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次句“客里逢时迹类萍”则是用萍水相逢的意象来比喻诗人在他乡遇到重阳节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孤寂感。 接下来的两句“无酒可添元亮兴,任人浪笑阮宣醒”则通过引用陶渊明和阮籍的故事来表达自己无法像他们那样超脱世俗,纵酒高歌的心情,以及对此无奈的心境。 之后的两句“荆湖城壁连钲鼓,河朔黎元陷虏庭”描述了战争的场景,荆湖和河朔两地的人民在战乱中痛苦不堪,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最后两句“久拥旌旄愧无补,敢将衰朽叹飘零”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尽管他自己已经老去且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但他仍然感到愧疚。这两句诗传递出诗人深深的忧虑与自责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是南宋诗人吴渊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即重阳节之际。此时吴渊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通判,远离朝廷,身处异乡,因此借重阳佳节的题咏,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南宋时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外患深重。吴渊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此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在词中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对国家的危局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