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校书雨中见访
竹阁斜溪小槛明,惟君来赏见山情。
马嘶风雨又归去,独听子规千万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溪边的竹林楼阁里,明亮的小窗户揭示了美丽的景色,只有您能欣赏到这如画的山水风情。在风雨中马儿嘶鸣着离去,只剩下我独自倾听着杜鹃鸟的无数啼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吕校书:作者的朋友,这里的“校书”是他的官职。
2. 竹阁斜溪小槛明:描述的是朋友来访的环境,竹阁代表是雅致的住所,斜溪则说明地点在山间,小槛指的可能是走廊或者窗户之类的地方,明是说景色明亮。
3. 唯君来赏见山情:只有你来欣赏这美丽的山水风光。
4. 马嘶风雨又归去:写的是朋友离开的场景,马嘶形容马匹嘶鸣,风雨则表示天气条件。
5. 独听子规千万声:诗人独自聆听杜鹃鸟的叫声,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吕校书雨中见访》是唐朝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中与友人吕校书相见的情景,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首先,作者通过对“竹阁斜溪小槛明”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这里的“竹阁”指的是竹林中的楼阁,象征着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斜溪”则是曲折的小溪,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小槛明”则是对小阁窗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美景的热爱。
接下来,“惟君来赏见山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欢迎之情。这里的“见山情”是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共同兴趣和爱好,他们都热爱自然、向往宁静的生活。
然后,“马嘶风雨又归去”描绘了友人在风雨中离去的场景。这里的“马嘶风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最后一句“独听子规千万声”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感受。这里的“子规”是一种鸟名,叫声哀婉,常用来象征离别之苦。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嘏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以诗歌表达情思,反映现实而闻名。这首诗名为《吕校书雨中见访》,抒发了诗人在生活中遭受到的种种挫折、困顿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首先,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感悟有着深入的体验和理解。在这个背景下,赵嘏本人也经历了类似的社会变革和个人生活波折。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察为基础,展现了广阔的社会风貌及人物情感。
其次,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里,作者的人生际遇并不平坦。虽然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只能过着较为清苦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寄情于山水、寄情于诗歌,希望通过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这种对生活多磨难的感受,使得他在创作中更加关注个体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碰撞与摩擦。
最后,从时代背景的角度看,唐王朝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已进入了晚唐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频繁。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们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对国家和社会表达了深深的担忧和关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嘏通过描写自己与友人在雨中的交流,既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又含蓄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