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村问宿

标题包含
山村问宿
问宿山村里,人烟断复连。 高峰明落日,危石响幽泉。 世事双眉上,年华两鬓边。 沧洲森万玉,飞梦月娟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村的旅店里暂住,那里的人烟时断时续。 夕阳从高峰落下,光线明亮;危石上的泉水叮咚作响,显得十分幽静。 世间的事都写在眉头之间,岁月的痕迹却爬上了两鬓。 我向往那苍茫的洲渚,那里的青松翠竹如同一片片美玉;在月光下飞翔的梦想,纯洁得如同仙子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问宿:寻找住处。 2. 人烟:指村落居民。 3. 明落日:明亮的夕阳。 4. 危石:高耸的岩石。 5. 幽泉:清幽的泉水。 6. 双眉:眉毛,这里指代忧虑之事。 7. 年华:时光,年华易逝。 8. 两鬓边:指年龄增长,白发增多。 9. 沧洲:水边的陆地,这里指代隐逸之地。 10. 森万玉:形容树林繁茂。 11. 飞梦:指梦中飞翔。 12. 月娟娟:月亮明亮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山村问宿》是宋代诗人吴锡畴的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诗。诗人在山村里借宿,见证了人烟的断续与连绵。山峰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峻峭,危石下的幽泉发出泠泠的声响。诗人不禁感慨世间的纷纷扰扰都在双眉之上,而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了两鬓。最后,他想象着苍茫的水面仿佛万千玉石堆积而成,此时他正置身于这宁静的环境中,于是将飞梦寄予那月光如娟的美好夜色里。 全诗以景抒情,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在描绘山村的自然美景时,诗人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如“高峰明落日”和“危石响幽泉”,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诗歌意境更为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村问宿》是南宋诗人吴锡畴的杰出代表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的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 在当时,南宋国力衰落,政权岌岌可危,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吴锡畴作为南宋末期的文人,其人生际遇也深受时局的影响。他曾多次赴京应试,却未能获得功名,后又因战乱而远离家乡,流寓江南一带。这种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同情民生。 在《山村问宿》这首诗中,吴锡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的宁静景色和淳朴民风,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对统治者的告诫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