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疏山道中

标题包含
疏山道中
村深谷鸟近人鸣,暮霭收时雨又晴。 极目春山随处好,笋舆穿尽绿阴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村落幽深山谷里鸟儿亲近人声鸣叫,傍晚的云雾消散时雨水也已停息,放眼看去满山的春色都如此美好,坐着竹轿穿过绿荫继续前行。
去完善
释义
《疏山道中》注释如下: 1. 疏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2. 谷鸟:生活在山谷中的鸟类。 3. 暮霭: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 4. 收:消散。 5. 雨又晴:指天气由雨转晴。 6. 极目:尽力远望。 7. 春山:春天的山景。 8. 笋舆:竹制的轻便交通工具,如轿子等。 9. 穿尽:穿过全部。 10. 绿阴:绿色树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诗中的“村深谷鸟近人鸣”一句,生动地表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暮霭收时雨又晴”则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傍晚时分,雨过天晴,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的“极目春山随处好”则是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他极目远望,觉得每一处景色都令人陶醉。最后一句“笋舆穿尽绿阴行”则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他在绿色的树荫下漫步,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疏山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季貍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此时正值宋金战争之后,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曾季貍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即有才名,但因战乱及家庭变故,人生经历曲折。他在青年时期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剧变,这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不满朝政而辞官归隐,转而关注民生、投身教育和文学创作。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曾季貍在《疏山道中》一诗中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他在诗歌中展现了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战乱的深深痛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