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失言戒

标题包含
失言戒
言者身枢机,兴戎亦出好。 既正且中节,吉祥以类和。 正苟发不中,忤物立召祸。 不可言而言,夫子戒勿道。 言轻则招忧,子云亦辨早。 龙门有明箴,恳恳岂欺我。 尔素重所出,胡兹失太果。 策驷非难追,噬脐悔自蹈。 从今臭不同,谨谨三缄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淳(1892年-1970年),字子庄,号半丁,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陈淳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年轻时曾就读于苏州草桥中学,后赴上海求学,先后毕业于上海美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言语作为身体的重要部分,既可以带来和平也可以引发战争。正确而合乎礼仪的言辞,能带来祥和与协调。如果说话不恰当,容易触犯他人,给自己引来灾祸。孔子告诫我们不应该说的就不要说。话少则烦恼少,这道理连子云都明白得早。龙门有明亮的箴言,诚恳地告诫我们要谨慎说话。你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为何在这件事上失去了明智的判断呢?策马追赶容易,但要想收回失言就如吃自己的肚脐一样难。从今往后,我们将臭味相投,谨言慎行,保持沉默。
去完善
释义
1. 言者身枢机:指说话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语言是传达思想的工具,也是影响他人情感的关键因素。枢机,指关键之处。 2. 兴戎亦出好:这里“兴戎”是指发动战争。这句意思是即使是好的动机也可能引发不好的结果。 3. 既正且中节:言行要端正,并且要合乎礼节。 4. 吉祥以类和:言谈举止都能带来吉祥和谐的氛围。 5. 正苟发不中:如果言语的内容不够准确或者表达不够恰当。 6. 忤物立召祸: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会带来灾祸。 7. 不可言而言: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却非要说出来。 8. 夫子戒勿道:这里的“夫子”指孔夫子,即孔子。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篇中的“恶无礼以之言动也。夫子上贤而下不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有造命之学,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立教去邪勿疑。” 9. 言轻则招忧:话讲多了,就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10. 子云亦辨早:“子云”是指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这一句是说扬雄也曾说过“言之易,行之难”的道理。 11. 龙门有明箴:龙门是指黄河的龙门渡口,这里用龙门来代指严诫和警示。 12. 恳恳岂欺我:这是古人的自我告诫,诚恳的态度怎么能欺骗别人呢? 13. 尔素重所出:意思是你的言辞应该符合你的身份地位。 14. 胡兹失太果:为什么在这里失去了审慎呢?太果,过于冲动,不够慎重。 15. 策驷非难追:策驷,指驾马。这句话的意思是驾驭车马并不是很难追回。 16. 噬脐悔自蹈:意思是等到吃了后悔药的时候,再想挽回已经来不及了。 17. 从今臭不同:以后要谨言慎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18. 谨谨三缄默:谨慎地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表意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失言戒》出自南宋诗人陈淳之手,诗人在作品中以“言者身枢机”开篇,形象地将言语比喻为身体和枢纽的关键部分,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言轻则招忧”的提醒,告诫人们要注意慎言,防止因言辞不慎而招来麻烦。同时,作者引用了孔子和子云的观点,说明了言之不慎所带来的后果。 在后半部分,作者进一步阐发了“慎言”的道理,并提出要“谨谨三缄默”,以此来警示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避免因为言辞不当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警醒作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失言戒》是南宋诗人陈淳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金兵入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陈淳(1159-1223),字安仲,号北溪先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他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南渡后,他曾在南宋朝廷担任官员,后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归隐。晚年在福建武夷山麓讲学授徒,致力于儒家经典的传播和研究。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淳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南宋朝廷的腐朽现象深感痛心。他认为,官员们应该恪守儒家的道德准则,为国家分忧解难,而不是贪图富贵、追逐名利。因此,他在《失言戒》中告诫官员们要慎言慎行,以免因言语不慎而招致祸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