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
幸得存生意,先朝雨露恩。低枝盘小阁,留荫在平原。盛夏炎偏减,高天日易昏。良材吾所惧,匠石顾何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幸得以保存生机,全靠先朝时的雨露滋养。低低的树枝在小阁旁生长,绿荫则在平原上留下一片阴凉。即使在炎炎夏日,树荫也能给人带来清凉;高空中的太阳虽然显得昏暗,但依然能洒下温暖的光芒。优良的木材是人们所需要的,而木匠们也自然会为它们而忙碌。
去完善
释义
《老榕》:这是一首描述老榕树的古诗。诗人通过赞美老榕树的生命力及存在的价值,来体现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先朝雨露恩:这里的"先朝"指的是过去的时代,“雨露”指滋养万物的天地之水气,这里用来形容榕树在过去得到过充足的滋润。
2. 低枝盘小阁:表示榕树枝繁叶茂,覆盖了下面的建筑,也显示出老榕树的高大。
3. 留荫在平原:指的是榕树的树荫可以覆盖广大的地域,为人民提供庇护。
4. 盛夏炎偏减:在炎炎夏日里,人们可以在榕树下乘凉避暑,感受到清爽宜人的气息。
5. 高天日易昏:白天的时候,由于榕树的遮挡,阳光透过树叶变得微弱,宛如黄昏一般,制造出舒适宜人的氛围。
6. 良材吾所惧,匠石顾何烦:“良材”意指上好的木材,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有用之才的推崇,而"匠石顾何烦"则是对那些有眼光发现人才的人的赞赏。
去完善
赏析
《老榕》一诗以榕树为寄托,通过对榕树特点的描绘,传达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首联“幸得存生意,先朝雨露恩”赞美了榕树顽强生命力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命运的感慨。颔联和颈联分别描述了榕树枝繁叶茂的形态与遮风挡雨的功能,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包容情怀。尾联则以榕树比喻具有高尚品质的人,表明诗人对良才贤能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些许对世间纷扰的无奈。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榕》是何绛在明朝成化年间创作的。这个时期,明朝社会逐渐走向繁荣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科举制度此时已经僵化,使得许多有才华的文人难以施展抱负。
何绛出身贫寒,家世无靠,但本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寒窗苦读数十载,希望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却在科举的道路上屡试不第,多次落榜,始终无法获得功名。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在创作《老榕》时,何绛正在家乡的老榕树下闲坐,看到树上的蝉鸣,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命运。于是,他以蝉为寄托,通过描绘蝉从出生到死亡的短暂一生,以及它们如何在炎热的夏天顽强生存的过程,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