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霞峰
欲识晴岚态度奇,直须待到夕阳时。
回光倒影山如染,状出余霞散绮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领略晴岚美景的神奇魅力,
必须等待夕阳即将落下之时。
阳光折射在水面上映照山峰如画,
犹如一首晚霞编织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绮霞峰:绮霞,指的是晚霞中美丽的彩霞,多用于诗歌的描述中。
2. 欲识:想要知道、了解。
3. 晴岚:岚,指山林中的雾气;晴岚,即晴天时的山林雾气。
4. 直须:需要、应该。
5. 待到:等到。
6. 夕阳: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分。
7. 回光:回转的光线,这里可能指的是阳光在山水间的反射。
8. 倒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像。
9. 山如染:形容山景如同被颜料渲染过一样美丽。
10. 状出:描绘出。
11. 余霞散绮诗:形容晚霞的美丽如同诗篇一般。
去完善
赏析
《绮霞峰》描绘了夕阳时分绮霞峰的壮丽景色。首句“欲识晴岚态度奇”意味着要欣赏绮霞峰的独特风貌,最好是在晴朗的日子里欣赏。接下来的“直须待到夕阳时”揭示了最佳的观赏时间——夕阳时分。
诗人以“回光倒影山如染”来形容夕阳照射在峰峦上的光线和阴影,将山脉描绘得如同染色一般鲜艳美丽。最后一句“状出余霞散绮诗”则用绮霞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整首诗通过诗人对绮霞峰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如梦如幻的夕阳景色图,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绮霞峰》是宋代诗人陈岩创作的一首描绘绮霞峰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发生在宋仁宗时期(公元1022年-1063年),此时的宋朝正处于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陈岩,字子龙,号空明子,江苏苏州人。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少年时便以诗名闻乡里。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数次科举不第。尽管如此,陈岩并未气馁,他继续在文学创作上努力耕耘,终成一代文豪。
在宋仁宗时期,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纷纷投入到诗歌、散文、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研究和创作之中。陈岩也不例外,他在游历江南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绮霞峰》就是陈岩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中,他以绮霞峰为背景,通过对山峰、云海、古松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陈岩在这期间遭遇人生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