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禅堂壁间
水石相搏,风竹相吞。
炉烟方袅,草木自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流与石头互相撞击,风吹竹叶发出声响。炉中的烟雾正袅袅升起,周围的草木因之而显得更为茂盛,心情愉悦。
去完善
释义
1. 搏:这里指水流与山石相互冲击的声音。
2. 吞:这里指风吹过竹林时产生的声音。
3. 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
4. 草木自欣:这里的草木指的是禅堂周围的草木,"自欣"意为草木在佛前香烟缭绕的氛围中,仿佛也在愉悦自得。
去完善
赏析
《题禅堂壁间》是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米芾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禅堂周围的自然景色和氛围,以及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首句“水石相搏”,描述了流水与山石相互激荡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力量。次句“风竹相吞”,描绘了风吹竹叶的声响,表现了自然界的声音之美。这两句诗展现了禅堂周边环境中的动与静、声与色,为后面的描绘做了铺垫。
第三句“炉烟方袅”,形象地描绘了炉香烟气的袅袅升起,体现了禅堂内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草木自欣”,通过草木的自得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禅意的感悟。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禅堂周边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禅意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喜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禅堂壁间》是北宋著名书画家、诗人米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前后,此时正值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后,北宋政权逐渐稳固的时期。
米芾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习文作画,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一生并不顺利,曾一度被贬谪到外地,生活贫困。在北宋初期,文人墨客多以禅意为寄托,抒发人生感慨。米芾在这首诗中,以禅堂为背景,表达了其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那个时代,禅宗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深受其影响。米芾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禅意的表达方式,以诗明志,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思想潮流和文化风尚,以及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