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光寺
竹围杉径晚风清,又入山光寺里行。
一一过僧谈旧事,迟迟绕壁认题名。
仙来石伴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三十年间成底事,坐叨闲禄是身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围绕,杉树小径旁,傍晚微风轻拂,清爽宜人;再次进入山光寺中游览。与一个个僧侣交谈过往之事,慢慢地在墙壁上辨认出那些名字。传说神仙曾经驻足的石子陪伴着寺内僧侣度过了沧桑的岁月;池边的鹤群仿佛在提醒我们这些后来者。回想这三十年所成就的事,我倍感荣幸能坐享清闲的俸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光寺:位于中国某地的一座寺庙名称。
2. 竹围杉径:形容寺庙周边的环境,竹子围绕,杉树成荫的小路。
3. 晚风清:傍晚时的清风徐来,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4. 一一过僧谈旧事:与一位位僧人交流过往的故事或事迹。
5. 迟迟绕壁认题名:在寺庙的墙壁上仔细辨认古人的题诗或题字。
6. 仙来石伴怀灰劫:传说仙人来到的石头伴随怀念过去的灰烬,暗指曾经的光辉岁月已成过去。
7. 鹤语池边劝后生:引用典故,比喻前辈对后辈的劝告和指导。
8. 三十年间成底事:作者回顾自己三十年的经历,感叹所成就的事业。
9. 坐叨闲禄是身荣:作者自嘲靠清闲的俸禄生活,实则表现其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游山光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米芾游览山光寺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全诗通过对环境的描述、与僧人的交流以及对往事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心境变化。
首联“竹围杉径晚风清,又入山光寺里行”,以清幽的竹林和笔直的杉树林为背景,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氛围。诗人傍晚时分来到山光寺,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韵律。
颔联“一一过僧谈旧事,迟迟绕壁认题名”,诗人与寺中的僧人交流,谈论过去的往事,表达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往事的感慨。在寺庙的墙壁上寻找过去的题名,表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颈联“仙来石伴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诗人以仙人、石鹤等形象寄托自己的思绪。鹤语池边的景象让人联想到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对后世的期许。
尾联“三十年间成底事,坐叨闲禄是身荣”,诗人回顾了三十年来自己的经历,感叹时光飞逝。虽然身为朝廷官员,享受着闲散的俸禄,但诗人内心感到空虚和不满足。这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山光寺》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米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4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士大夫阶层对文学艺术的追求非常热衷,诗歌成为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在创作《游山光寺》时,米芾正担任宣城太守。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笔墨之间。
此外,当时北宋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佛教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米芾在游历山光寺时,感受到了寺院宁静的氛围和对信仰的执着追求,这些都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