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真迹赞
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有赫太帝,天造翰艺。末下龙迹,震惊天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野林间的美景中寄托着我的思绪,在高高的石阶上展现出英勇之举。我既不追求名声也不求取利益,一切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淡泊的古风。我所尊崇的伟大帝王,是上天赐予的杰出艺术创造者。他的威仪和功绩就像龙一样深不可测,震撼了天地万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林:指隐居于山林的隐士或诗人。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在欣赏绘画作品时感受到的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氛围。
2. 妙寄:巧妙的寄托,此处指画作巧妙地展现出了画家的心境和思想。
3. 岩廊:岩石间的长廊,这里可能指的是画中描绘的风景或者宫殿等建筑。
4. 英举:英勇的事迹,这里可能指画中的英雄人物或英勇事迹。
5. 不繇不羲:即“不骄不躁”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稳重、冷静。
6. 自发淡古:自然地散发出一种古朴、淡雅的气质。
7. 有赫太帝:这句话可能是对皇帝或皇帝的赞美之词,"有赫"表示非常显赫,"太帝"是皇帝的尊号。
8. 天造翰艺:意思是上天的恩赐使得这位书法家具有了卓越的书法技艺。
9. 末下龙迹:末尾部分表现出龙的痕迹,这里可能是比喻画家用笔如龙,绘画技巧高超。
10. 震惊天地:形容画作的艺术魅力极大,令人震撼不已。
去完善
赏析
《王谢真迹赞》是北宋书法家、诗人米芾的一首诗歌,这首诗赞美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真迹书法作品。首联“山林妙寄,岩廊英举”描绘了书法艺术源于自然,却又超脱于自然的特点;颔联“不繇不羲,自发淡古”强调了书法家在创作时自由挥洒,不受约束的精神风貌;颈联“有赫太帝,天造翰艺”则将书法作品比作天赐的瑰宝,表达了对其极高的赞誉;尾联“末下龙迹,震惊天地”形象地描述了书法作品的力量,使得观者为之震撼。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象鲜明,展现了米芾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谢真迹赞》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97年,正值北宋哲宗时期。在这一年里,米芾游历江南,来到了昔日繁荣的王谢家族故居,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赞美诗。
米芾在这首诗中所提及的王谢,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导和谢安两大世家。他们在当时权势显赫,地位尊崇,对国家社稷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辉煌的历史已经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当米芾来到这个地方时,他看到的是一片荒凉,昔日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
米芾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他的人生低谷。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王谢家族的遭遇产生了共鸣,同时也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即使权贵如王谢家族,也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所有的荣耀终将化为尘土。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对艺术的追求,希望通过书法和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悟。
此外,这首诗歌还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在当时,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战争频繁,民生疾苦。米芾通过对王谢家族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