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诉衷情(思归)

标题包含
诉衷情(思归)
劳生奔走因粗官。揽镜鬓毛斑。物外平生萧散,微宦兴阑珊。 寄胜处,每凭阑。定忘还。好山如画,水绕云萦。无计成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米翼之是当时的进士,母亲阎氏也出自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劳碌奔波只为粗鄙的小官。拿起镜子看向头发已经花白。生活中的平和与远离世俗的乐趣,在我这小小的官员生涯中已然消失。 我寄居在优美的环境里,时常倚靠栏杆。定下心神,忘记尘世的纷扰。美丽的山水就像一幅画,水环绕着山,云雾缭绕。但这美丽的风景也无法帮我实现闲适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诉衷情(思归)》米芾 1. 劳生:指劳累的人生,即忙于生计、官场的事务。 2. 粗官:对官职的谦称。这里指作者自己担任的小官。 3. 揽镜:手持镜子照自己。揽,用手拿、持。 4. 鬓毛斑:形容头发花白,有斑纹。鬓毛,鬓发。斑,斑点、花纹。 5. 物外:世俗之外,指超脱尘世的地方。 6. 平生:一生。 7. 萧散:自由自在、逍遥自在的生活。 8. 微宦:小官。 9. 兴阑珊:兴致低落、消失。阑珊,衰落、消失。 10. 寄胜处:寄托理想胜境的地方。寄,寄托、寄托希望。胜处,美好的地方。 11. 凭阑:依靠栏杆,表示凭栏远眺。凭,依靠。阑,栏杆。 12. 定忘还:肯定能忘怀世事,过上悠闲的生活。定,肯定。忘还,忘记回归、离去。 13. 好山如画:赞美山水美丽如画。好山,美景的山。如画,像画一样美丽。 14. 水绕云萦:形容水流环绕,云雾缭绕的景象。萦,缠绕。
去完善
赏析
米芾的这首《诉衷情·思归》,词意淡远,情感深沉。首句“劳生奔走因粗官”表现了诗人忙碌的生活状态以及无奈的现实处境。虽然是个粗官,但诗人仍然尽心尽力,辛勤奔波。然而,岁月匆匆,年华易逝,“揽镜鬓毛斑”一句透露出诗人的忧伤与感慨。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物外平生萧散,微宦兴阑珊”描绘了他在闲暇之余的生活向往。透过这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形象。他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过上宁静致远的诗意生活。 在接下来的三句中,诗人通过“寄胜处,每凭阑。定忘还”告诉我们他的梦想之地: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仿佛仙境一般。在这里,诗人常常倚栏远望,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然而,现实的枷锁却让他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两句“好山如画,水绕云萦。无计成闲”则是诗人的无奈之叹。面对如此美景,他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成为真正的闲人。这一声声的叹息,道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总之,整首词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它让我们看到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诉衷情(思归)》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米芾的一首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科举制度较为完善,士人阶层受到了优待,这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米芾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人生经历颇具戏剧性。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后因行为不端而被贬谪。这使得他在官场上历经波折,也让他对宦海沉浮有了深刻的体验。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这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创作这首诗时,米芾正身处他乡,远离故乡。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篇。在这首诗中,米芾通过对故乡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官场命运的无奈和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