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甘露作呈夷旷

标题包含
甘露作呈夷旷
欲雨气不透,庭梧有栖烟。 回首望北固,云藏浄名天。 呼童速具舆,凭高览山川。 隠见岂不好,开霁景固全。 须臾刚风流,湛湛清露圆。 归途知有伴,华月上丹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米翼之是当时的进士,母亲阎氏也出自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即将要下雨,空气显得不透明,庭院里的梧桐树上升起了烟尘。 回头远望北固山,云雾遮挡了净名天的风光。 呼唤童仆赶紧备好车马,登高欣赏山川景色。 在山间时隐时现的风景中穿行是如此美好,等到天气晴朗,景物才会更加完整地展现在眼前。 不久之后,天色刚刚转晴,露水晶莹圆润。 在归途上得知有位同伴同行,一同欣赏着明月映照下的华山之景。
去完善
释义
《甘露作呈夷旷》 - 米芾 1. "欲雨气不透":这句是描述天气即将下雨但空气中却弥漫着雾气的感觉。“不透”意味着空气不清新,有些闷湿。 2. "庭梧有栖烟":这里的“庭梧”是指庭院中的梧桐树,而“栖烟”是指烟雾缭绕的景象。 3. "回首望北固":"北固"是一个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部的一座山,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回头远望的地方。 4. "云藏浄名天":"浄名天"一般认为是佛教用语,指洁净无污染的世界。此处诗人可能是暗指北固山上的景色美丽洁净,如仙境一般。 5. "呼童速具舆":这是诗人呼叫仆人(童)迅速准备交通工具(舆)。 6. "凭高览山川":登高望远,欣赏周围的山川美景。 7. "隠见岂不好":这句话是在问是否觉得隐隐约约的景物也很好。"隐见"指的是若隐若现的景致。 8. "开霁景固全":"开霁"就是雨后放晴的意思,"固全"是固定完整的景象。这句话是说,雨后放晴时的景色才是最完整最美丽的。 9. "须臾刚风流":"须臾"是一会儿的意思,"刚风"指强劲的风。这句话形容突然刮起的强劲之风。 10. "湛湛清露圆":"湛湛"是清澈明亮的景象,"清露圆"指露水像珠子一样圆润。这句话描写了清晨时分的露水晶莹剔透。 11. "归途知有伴":在回去的路上诗人知道有人陪伴着他。 12. "华月上丹渊":"华月"是美好的月色,"丹渊"是一种深红色的水或潭。这里描绘的是诗人在美好的月光下回到住处。
去完善
赏析
米芾的这首《甘露作呈夷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首联以“欲雨气不透”开篇,暗示了天气的沉闷与压抑,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氛围。紧接着,诗人通过“庭梧有栖烟”的细节描绘,表现了庭院中的树木在朦胧的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这一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颔联和颈联,诗人通过“回首望北固,云藏浄名天”以及“呼童速具舆,凭高览山川”两句,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化用了北固山的故事,将自然景象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这两句也表现出了诗人的开阔视野和豪情壮志,令人陶醉其中。 接下来的“隠见岂不好,开霁景固全”,是对上述画面的深化和补充。诗人认为,这种若隐若现的美景才是真正的自然之美,因为它既展示了大地的宽广无垠,又展现了云雾缭绕的神秘气氛。这种境界无疑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使人沉醉其中。 尾联“须臾刚风流,湛湛清露圆”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在这一瞬间,诗人的心境似乎得到了净化,他感受到的是清风拂面、露珠圆润的美好景致。最后,“归途知有伴,华月上丹渊”则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归途中有了明月为伴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诗人米芾所作的《甘露作呈夷旷》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和超脱思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中期(公元10-11世纪),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北宋中期,米芾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性格原因,多次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在作品中表达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就为像米芾这样的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米芾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诗歌作品,如《甘露作呈夷旷》等,从而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卓越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