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间 其二
水月虚怀,烟霞浪迹。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色如水,虚无中包容万象;烟霞弥漫,肆意飘荡在天地间。只要不执着于爱恨情仇,便能洞彻世事,豁然开朗。
去完善
释义
1. "水月":意指水中之月和天上之月相互辉映,常用来比喻人间与仙界的连接,此处的"虚怀"是作者心境的展示,寓意心如止水,没有杂念。
2. "烟霞":烟雾和彩霞,这里代指山中的景色。"浪迹":无拘无束,四处游荡,这里指作者在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3. "但莫憎爱":指无论是令人喜欢的事物还是让人厌恶的事物都一概不去执着,也就是不要有贪嗔之心。
4. "洞然":即明亮的样子,"明白"则表达了要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对事物理解透彻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米芾的《题壁间 其二》是一首极富哲理的诗。诗的前两句“水月虚怀,烟霞浪迹”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水和月光相互映照,烟雾和彩霞在波纹中荡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灵与超脱。这种平静而自然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幽的美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的后两句“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好恶之情,要宽容待物,这样才能洞察事物的真相,理解生活的真谛。这一观点充满了禅意,也体现了米芾作为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壁间 其二》是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米芾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详,但从诗歌内容和米芾的人生经历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中晚年时期创作的。
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米芾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对文学、书法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被誉为“米颠”。然而,米芾在仕途上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他曾担任过一些低级官员,后因与权臣不和而被贬谪。
在这个时期,米芾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在京城任职,但因性格倔强,不愿趋炎附势,故而与权臣发生冲突,最终导致自己被贬。在这期间,米芾游历了江南各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艺术。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看法更加成熟,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米芾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当时的皇帝宋徽宗非常重视文化艺术,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动文艺发展,使得北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此外,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雅士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探讨艺术。这种氛围对米芾的影响很大,使他能够在文学和书法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