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学易何季皋和作别诗佳甚再用前韵
少年行脚白头归,不负平生汗漫期。
望断海山云漠漠,愁生江路草离离。
一篇王粲登楼赋,几首巴陵送别诗。
独倚篷窗无意绪,瓦盆倾酒忆金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人徒步游历,白发苍苍时终可回家,不辜负一生的期望。
海上的山川和白云渐渐模糊,江边的小草离别的悲伤而生。
想象着一篇篇王粲的登楼赋,几首巴陵送别的诗篇。
独自依靠在船窗口,没有兴趣,倒一杯酒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行脚:行走,旅行。
2. 白头:指老年,形容年老的头发变白。
3. 汗漫期:指漫游四方的愿望得以实现。
4. 望断: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
5. 海山:海洋和山峰,这里指远方的景物。
6. 云漠漠: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
7. 愁生:生出忧愁。
8. 江路:江边道路。
9. 离离:繁茂的样子,这里形容草长得很茂盛。
10.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有《登楼赋》传世。
11. 巴陵:即岳阳,此处用以指代离别之地。
12. 篷窗:指船上的窗户。
13. 瓦盆倾酒:用瓦盆倒酒喝。
14. 金巵:金杯,这里用来指代美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戴复古的视角展现了他与友人别离时的情景和感受。首联“少年行脚白头归”描述了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直至白发苍苍才回到家乡的经历,体现了他勇敢面对人生、坚定信念的品质。颔联“望断海山云漠漠,愁生江路草离离”则通过描绘一望无际的海山和江边离别的场景,传达出诗人离别时的惆怅之情。颈联“一篇王粲登楼赋,几首巴陵送别诗”则以王粲的《登楼赋》和巴陵送别的诗篇为例,强调诗歌在抒发情感方面的力量。尾联“独倚篷窗无意绪,瓦盆倾酒忆金巵”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倚靠窗前,借酒消愁,追忆过去的情境,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萧学易何季皋和作别诗佳甚再用前韵》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65年至1274年之间,此时正值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在这段时间里,戴复古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此外,他还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时局动荡,未能如愿以偿。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外患不断。金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蒙古势力逐渐崛起,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戴复古结识了萧学易、何季皋等人,共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