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
贵简不贵繁,妙在有无间。
满眼寻不见,约略见纤纤。
贵老不贵稚,妙在荣枯际。
芳态减初年,其中寓幽意。
贵瘠不贵肥,愈瘦愈清奇。
瘦到无何有,政好玩空枝。
贵含不贵开,风度韬胚胎。
游蜂啅不得,乃始抱全才。
宜在幽且邃,终日无人至。
水绕山重重,隔树令人嚏。
宜在平且阔,大江惊涛泼。
泼上稍连颠,半蓦忽冲脱。
宜夜不宜昼,更宜月波溜。
崖浄涧淙淙,渔子推篷嗅。
宜阴不宜晴,更宜雪花凝。
五七点未足,封枝要全扃。
宜与竹相邻,白白参青青。
所恨花无音,间借竹为声。
宜与松相伴,扶疎交凌乱。
松香粗则粗,亦能佐一半。
其鸟宜翠羽,否则碧蒿侣。
山雀仍山鸦,速去切勿驻。
其人宜野僧,否则闲道民。
宜疎绮纨客,公子共王孙。
吾非僧,又非道。
两眼贮五湖,两肩负三岛。
相烦健笔凌风扫,梅子王子成二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珍贵的是简单而不是繁琐,美妙之处存在于有无之间。
放眼望去寻觅不到,却隐约可见纤细的身影。
贵重的是成熟稳重而非稚嫩,巧妙之处在于从繁荣到枯萎的转换。
美貌已不如当初,然而其间蕴含着深沉的意义。
看重的是瘦弱而非肥胖,越瘦弱越显得清新奇特。
瘦弱得几乎不存在,正因此更喜爱那空空如也的枝条。
重视的是含蓄而非开放,风度掩藏在胚胎之中。
令游蜂无从品尝,这才是真正的才华。
更适合在幽静深邃的地方,整日都不会有人来。
水环绕着重重叠叠的山峦,树木隔绝了喧嚣。
更适合在宽阔平坦的地方,大江上的波涛汹涌而来。
浪头上稍稍有些颠簸,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更适合在夜晚而非白天,特别是月光如水的时候。
悬崖和溪流都清晰可见,渔人在船上闻到芬芳。
更适合在阴天而非晴天,特别是雪花飘落的时刻。
只有零星的几片花瓣还不够,封住整棵树才能展示其全部美。
它适合与竹子为伴,白绿相间相映成趣。
遗憾的是花没有声音,只能借助竹子来传递声音。
它适合与松树并肩,枝叶交错更显纷乱。
松树的香气有时过于浓烈,但仍能辅助它的一半。
它的鸟类应该是翠绿的羽毛,否则就只是普通的伙伴。
山雀和山鸦应当速速离开,不要在此停留。
它的人应该是野外的僧人,或者悠闲的普通人。
应该疏离那些华丽的人物,与公子和贵族共享此景。
我不是僧人,也不是道士。
我的双眼承载着五湖的美景,双肩担负着三岛的责任。
请麻烦用健美的文字描绘这一切,让梅子和王子成为永恒的二老。
去完善
释义
1. 贵简不贵繁:以简约为贵而不追求繁复。
2. 妙在有无间:美在若有若无之间。
3. 满眼寻不见:放眼望去却看不见。
4. 约略见纤纤:隐约可见细微之处。
5. 贵老不贵稚:以成熟稳重为贵而不追求稚嫩。
6. 妙在荣枯际:美在繁荣与枯萎的交界点。
7. 芳态减初年:花朵逐渐凋谢失去初见时的美丽。
8. 其中寓幽意:其中隐藏着深沉的意境。
9. 贵瘠不贵肥:以瘦弱为美而不是以丰满为美。
10. 愈瘦愈清奇:越瘦弱越显得清秀奇特。
11. 瘦到无何有:瘦弱到极致如同不存在一般。
12. 政好玩空枝:正是欣赏那空空如也的枝条。
13. 贵含不贵开:以含蓄为美而不追求开放。
14. 风度韬胚胎:风度内敛如同还未展开的花瓣。
15. 游蜂啅不得:蜜蜂无法触及的花朵。
16. 乃始抱全才:开始展示完整的才华。
17. 宜在幽且邃:适合生长在幽深的地方。
18. 终日无人至:每天都没有人来打扰。
19. 水绕山重重:流水环绕山峰层叠不断。
20. 隔树令人嚏:树林间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
21. 宜在平且阔:适合生长在平坦开阔的地方。
22. 大江惊涛泼:长江波浪汹涌拍打岸边。
23. 泼上稍连颠:波涛冲上高峰随即退下。
24. 半蓦忽冲脱:瞬间冲过一半然后又突然冲走。
25. 宜夜不宜昼:夜晚更适合欣赏而非白天。
26. 更宜月波溜:月光下的美景更让人陶醉。
27. 崖浄涧淙淙:悬崖峭壁之间的溪水潺潺流淌。
28. 渔子推篷嗅:渔民撑船而来闻到了花香。
29. 宜阴不宜晴:阴天比晴天更适合观赏。
30. 更宜雪花凝:白雪纷飞时更是美不胜收。
31. 五七点未足:梅花点点不足够。
32. 封枝要全扃:覆盖整棵树的花朵更为美丽。
33. 宜与竹相邻:梅花和竹子相互映衬最为合适。
34. 白白参青青:白色与绿色交相辉映。
35. 所恨花无音:遗憾的是梅花没有声音。
36. 间借竹为声:只能通过竹叶的声音来想象。
37. 宜与松相伴:梅花与松树相互衬托最为合适。
38. 扶疎交凌乱:松树参差错落相互交错。
39. 松香粗则粗:松脂的香气浓厚。
40. 亦能佐一半:也能给梅花增色不少。
41. 其鸟宜翠羽:栖息在梅树上的鸟儿应该有翠绿的羽毛。
42. 否则碧蒿侣:不然就与普通的鸟类无异了。
43. 山雀仍山鸦:山中常见的鸟类。
44. 速去切勿驻:迅速飞走不要停留。
45. 其人宜野僧:欣赏梅花的人应该是个山野僧人。
46. 否则闲道民:如果不是那就应该是平民百姓。
47. 宜疎绮纨客:梅花更适合远离富贵人家的游客。
48. 公子共王孙:贵族公子及皇家子孙都应疏远。
49. 吾非僧又非道:我既不是僧人也并非道士。
50. 两眼贮五湖:眼中装满了五湖四海的美景。
51. 两肩负三岛:肩头担负着三座仙岛的重担。
52. 相烦健笔凌风扫:麻烦笔墨高手描绘这美景。
53. 梅子王子成二老:将梅子和王子绘成两位老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墨梅”,实际是在咏叹一种审美观念和艺术精神的体现。诗人以象征性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墨梅图,将人生哲理、生活态度与艺术追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审美观:强调简练、含蓄、清幽的意境之美,追求自然、和谐、朴素的形象表达,以及崇尚自由、独立、超脱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通过对墨梅画法的细致描述,展现了他的绘画技巧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质(1135-1189),南宋诗人、文学家,《墨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时值金朝南侵之际,诗人在漂泊动荡的生活中表现出了坚韧的民族气节和浓厚的爱国情怀。
诗人王质在南宋时期因战乱不断辗转南北,经历了国家危亡的困境和个人生活的不幸。他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却因时局不稳未能如愿以偿。在此期间,他以梅自喻,借咏物抒发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忧国忧民的心情。
在《墨梅》中,王质通过对墨梅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他的情操与志向。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爱国志士们为抗击金兵侵略、维护国家尊严而前赴后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借“梅花”寓意民族不屈的精神,以此鼓舞人心、弘扬民族精神。总的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忧国忧民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