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度支陈员外
古来贤达士,驰骛唯群书。
非礼誓弗习,违道无与居。
儒家苦迂阔,遂将世情疏。
吾友嗣世德,古风蔼有余。
幸遇汉文皇,握兰佩金鱼。
俯视长沙赋,凄凄将焉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有才识的人纷纷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他们坚持不学习不符合礼仪的知识,也不和违背道德的人交往。儒家学者们太执着于原则和传统,结果变得不太接地气。而我有一位朋友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品德,风度翩翩。幸运的是他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手握大权。回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才子佳人,相比之下似乎显得有些凄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度支陈员外:指陈洪进。度支,官职名;员外,官员的额外编制。
2. 古来贤达士,驰骛唯群书:自古以来贤达之士,追逐的只是各种书籍。
3. 非礼誓弗习,违道无与居:不符合礼仪的内容坚决不学习,违背道理的事情决不与之共处。
4. 儒家苦迂阔,遂将世情疏:儒家的理论有时候显得过于迂腐而不够通达,因此容易让人疏远世事。
5. 吾友嗣世德,古风蔼有余:我的朋友继承了家族的德行,古风犹存。
6. 幸遇汉文皇,握兰佩金鱼:幸运地遇到了汉朝的文帝皇帝,手中握着兰花,腰间挂着金鱼的图案。
7. 俯视长沙赋,凄凄将焉如:对比之下,阅读贾谊的《长沙赋》会让人感到悲哀,相差太远。
去完善
赏析
《奉酬度支陈员外》是一首赞美朋友的诗,诗人徐铉通过对比古代贤达之士和现实中的文人,表达了他对朋友的赞扬和尊敬。全诗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描述了古代贤达之士的读书生活;然后指出那些违背道德的人不能与他们为伍;接着提到儒家学者有时会过于迂腐,难以融入世俗;最后赞美他的朋友继承了好传统,且备受皇帝的器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酬度支陈员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文人徐铉的一首赠答诗。此诗约作于公元957年,当时徐铉正任南唐度支判官。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同朝为官的陈员外(即陈贶),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五代十国这个群雄逐鹿、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下,徐铉作为南唐朝廷的一员,对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重振自强有着深深的担忧。然而,在这个时代,他们既是文人士大夫,又是一种政治力量的附属品。一方面要尽忠报国,另一方面又要为家族、个人利益着想,这种矛盾心态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因此,徐铉在与陈员外交往的过程中,两人共同抒发着胸中的壮志与忧思,探讨着人生、国事和文艺等诸方面的问题。他们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彼此的心境,展现士人的风骨,以此激励自己和社会共同应对时代的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