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聊句
大荒孟冬月,末旬高舂时。
日腹昏盲伥,风口鸣呜咿。
万灵困险戚,百槎嗟阳衰。
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六指忽摇曳,群蹠初奔驰。
丸铜落蟾吻。始异张浑仪。
列宿犯天纪,预念汉志辞。
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离。
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坦途重车偾,急傅壮马欹。
陵早劝抚手,砾块当扬箕。
停污有乱浪,僵木无静枝。
众喙不暇息,沓嶂惊欲飞。
踊塔撼铎碎,安流荡舟疲。
倒壶丧午漏,颠巢骇眠鸱。
居人眩眸子,行客劳髑儿。
南北顿儵忽,西东播戎夷。
四镇一毛重,百川寸涔微。
众蛰不安土,群毛难丽皮。
惊者去靡所,仆或如见挤。
轰雷下檐瓦,决玉倾仓粢。
双颠太室吻,四躍宸庭螭。
万宇变旋室,百城如转机。
念此大灾患,必由政瑕疵。
胜社勇厥气,孤阳病其威。
傅是下乘上,亦日尊屈卑。
夫惟至静者,忧不可保之。
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
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鎮綏。
天戒岂得慢,肉食宜自思。
变首孽可息,损降祸可违。
愿进小臣语,兼为丹扆规。
伟哉聪明主,勿遗地动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荒凉的冬季,月末时分正值舂米之时。
太阳落下地平线,寒风呼啸于风口。
万物陷入险境,不禁感叹阳光稀薄。
严寒胜过一切,天寒地冻永无止境。
指尖颤抖不已,群人起步疾驰。
铜丸抛向月亮,天空星辰排列异常。
星星冲破天际,心怀汉代诗歌念想。
民众身处危楼之中,城墙倒塌承受不住。
街道上的声音让人惶恐,人们行走不稳。
车辆堵塞道路,马匹狂奔难以控制。
凌厉的风势难以抚平,石块在风中如同扬起的灰尘。
水流停淤紊乱,树木静止无生机。
噪音中无法喘息,山峦仿佛要震颤欲飞。
塔顶风铃破碎,船只在水流中摇摆不定。
倾倒的壶失去报时的功能,屋顶上的鸟巢也受到惊吓。
居民视力模糊,过客身心俱疲。
世界顿时混乱,四处皆闻战争之音。
大地动荡不堪,河水暴涨。
虫兽离家,皮毛难以护体。
受惊的动物不知何去何从,或许会被踩踏致死。
屋瓦被雷击碎,谷物散落在地。
古庙的双顶被毁,神兽四散奔逃。
宇宙变化无常,城市如同转机。
想到这场灾难,必是政治问题所致。
积极面对困难,病弱的统治者无法展现权威。
以谦卑之态对待他人,至静者忧虑世事。
要想保持镇定,必须改变现状。
地位高的人担心摔倒,地位低的人需寻求安定。
切勿轻视天戒,应时常反思自身。
改变态度可以避免灾祸,降低欲望可以远离祸端。
愿我的谏言能为君主所接受,并为国家出谋划策。
伟大的君主智慧聪颖,请牢记地震带来的启示。
去完善
释义
1. "大荒":形容地方荒芜的景象。
2. "孟冬月":农历十月。
3. "末旬":一个月的最后几天。
4. "高舂":古代指傍晚时分。
5. "日腹":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
6. "盲伥":模糊不清。
7. "风口":强风经过的地方。
8. "呜咿":风吹过物体发出的声音。
9. "万灵":一切生灵。
10. "困险戚":被困境和危险困扰。
11. "百槎":各种船筏。
12. "嗟阳衰":感叹阳光减弱。
13. "浓寒":严寒的天气。
14. "胜气":指严寒天气逐渐增强的趋势。
15. "天冻":寒冷的气候。
16. "无败期":指寒冷天气持续不断。
17. "六指":手指关节之间的部分。
18. "摇曳":摇摆不定。
19. "群蹠":众人奔跑的情景。
20. "奔驰":快速跑动。
21. "丸铜":圆形铜器。
22. "落蟾吻":落到地面上的意思。
23. "张浑仪":古人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
24. "列宿":星辰。
25. "天纪":天体运行的规律。
26. "预念":事先考虑。
27. "汉志辞":指古代记载天文知识的文献。
28. "民甍":民居。
29. "函鼓舞":形容人们在地震中惊慌失措的样子。
30. "禁堞":城墙。
31. "强崩离":形容地震导致建筑物受损。
32. "市声":市场中的声音。
33. "死":停止。
34. "立怖":立刻感到恐惧。
35. "人足踦":形容人们站立不稳的样子。
36. "偾":倒下。
37. "急傅":快速赶路。
38. "壮马":健壮的马匹。
39. "欹":倾斜。
40. "陵早":尽早行动。
41. "劝抚手":劝说他人保持冷静。
42. "砾块":碎石块。
43. "扬箕":用簸箕扬起。
44. "停污":积水。
45. "乱浪":混乱的水浪。
46. "僵木":被震动的树木。
47. "静枝":静止的树枝。
48. "众喙":众人议论的声音。
49. "沓嶂":层叠的山峦。
50. "惊欲飞":形容山峦好像要飞起来一样。
51. "踊塔":耸立的塔。
52. "撼铎碎":形容地震导致塔上的金属器件晃动。
53. "安流":平静的水流。
54. "荡舟疲":形容船只在水面上摇摇晃晃。
55. "倒壶":倒置的壶。
56. "丧午漏":失去准确的计时。
57. "颠巢":倾倒的鸟巢。
58. "眠鸱":睡觉的猫头鹰。
59. "居人":居民。
60. "眩眸子":视线模糊。
61. "行客":旅客。
62. "劳髑儿":疲惫不堪。
63. "南北顿儵忽":形容空间感丧失。
64. "西东播戎夷":指战争蔓延各地。
65. "四镇一毛重":形容地动对地面的影响严重。
66. "百川寸涔微":形容地动对河流的影响轻微。
67. "众蛰不安土":形容昆虫在地动中无法正常生活。
68. "群毛难丽皮":形容动物在地动中难以生存。
69. "惊者去靡所":形容受惊的人们四处逃散。
70. "仆或如见挤":形容人们在地动中相互挤压。
71. "轰雷下檐瓦":形容地动导致的巨响。
72. "决玉倾仓粢":形容地动导致房屋倒塌,物品散落一地。
73. "双颠太室吻":形容两座高大的建筑同时倒塌。
74. "四躍宸庭螭":形容地震使得皇宫中的神兽雕像晃动。
75. "万宇变旋室":形容地动导致整个宇宙的感觉发生变化。
76. "百城如转机":形容地动使得城市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机器。
77. "念此大灾患":考虑到这场严重的灾难。
78. "必由政瑕疵":认为这场灾难一定是由于政治问题引起的。
79. "胜社勇厥气":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
80. "孤阳病其威":形容领导人的权威受到质疑。
81. "傅是下乘上":指下级应该听从上级的安排。
82. "亦日尊屈卑":也说尊重上级是一种美德。
83. "夫惟至静者":只有最冷静的人。
84. "忧不可保之":才能处理好这种危机。
85. "况乃易动物":更何况是容易受到影响的生物。
86. "何以能自持":如何能够自我控制。
87. "高者恐颠坠":在高处的人担心会跌落。
88. "下者当鎮綏":在低处的人应该保持镇定。
89. "天戒岂得慢":对于上天的警告不能忽视。
90. "肉食宜自思":指领导阶层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91. "变首孽可息":通过改变行为,可以消除灾难的根源。
92. "损降祸可违":减少灾害的发生,可以避免灾祸的扩大。
93. "愿进小臣语":希望将我的意见传达给上级。
94. "兼为丹扆规":同时提出改善政治的建议。
95. "伟哉聪明主":赞美领导者的智慧。
96. "勿遗地动诗":提醒领导者不要忘记关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地震的整个过程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大荒孟冬月”开篇便点明了时间背景,紧接着通过对地震发生时自然景象的细致描述,如日、风、天色等,生动展现了地震的场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在这场自然灾害中百姓生活的不易和艰难。同时,他还提出了对于地震的深刻反思,认为政治上的失误是导致灾难的根本原因,并以此提醒统治者要勤于自省,关注民生,减少灾害的发生。全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堪称一首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情怀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地动聊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侄子,苏舜元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49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苏舜元正处于人生中较为困顿的阶段。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尽管家世显赫,但仍难免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压力。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勤奋努力,力求在文学和艺术上有所突破。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观察社会现象,关注民生疾苦,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出许多具有深刻思考的作品。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相对复杂。北宋仁宗时期,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官僚腐败等问题,民间疾苦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舜元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民生问题的关切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