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如梦禅人行脚
闲处休居静莫住,转入转深转幽固。
纵至深深尽底时,更须知有那一步。
昔日曹溪亲到来,今时往往多差互。
若非丧尽目前机,倒岳倾湫无觅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安静的闲居生活中,我逐渐深入并探寻真理的核心。尽管我已经到达了很深的地方,但我仍需继续前行,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昔日的禅宗六祖慧能曾亲自教导我们,如今我们却常常误入歧途。如果我们不能舍弃眼前的事物,那么我们将无法找到真正的智慧之源。
去完善
释义
1. "示如梦禅人行脚":这首古诗是古人对禅宗修行者的指导诗。"示如"表示指示、教导,"梦禅人"是指参禅入定的修行者,"行脚"指四处游历、求道。整句话的意思是:这是给那些像在梦中一样的禅定修行者们的指示,让他们去四处游历寻找真理。
2. "闲处休居静莫住":在这闲适的地方休息并居住下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静。"闲处"指闲适的地方,"休居"指休息并居住,"静莫住"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3. "转入转深转幽固":随着修行的深入,领悟到的真理也越来越深沉和坚定。"转入"指逐渐进入某种状态,"转深"指越来越深沉,"转幽固"指越来越坚定。
4. "纵至深深尽底时,更须知有那一步":即使到了最深的境地,也不能满足于此,还应该知道还有更高的境界等待自己去追求。"纵至"指即使到了,"深深"指最深的境地,"尽底时"指达到极致的时候,"那一步"指更高的境界。
5. "昔日曹溪亲到来,今时往往多差互":古时候的禅宗大师亲自传授教义,而现在的人们却常常理解得不够准确。"昔日"指古代,"曹溪"指的是禅宗六祖慧能的道场,"亲到来"指亲自传授教义,"今时"指现在,"多差互"指理解得不准确。
6. "若非丧尽目前机,倒岳倾湫无觅处":如果不是完全舍弃眼前的世俗事物,就无法找到那个至高无上的境界。"若非"表示假设,"丧尽"表示完全舍弃,"目前机"指眼前的世俗事物,"倒岳倾湫"形容至高无上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释原妙大师所作,诗中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境界和对禅宗修行者的期望。诗人以禅者的角度引导人们理解修行的真谛。
首先,“闲处休居静莫住,转入转深转幽固”意味着修行要在宁静的地方进行,不断深入和巩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的建设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而非一蹴而就。
然后,“纵至深深尽底时,更须知有那一步”则是对修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到达了修行的最高境界,也要意识到还有更深的境界等待探索。这体现了禅宗修行无止境的精神。
接着,“昔日曹溪亲到来,今时往往多差互”则是诗人用历史上的禅宗领袖达摩祖师(曾住曹溪)的事迹来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不要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偏离正道。
最后,“若非丧尽目前机,倒岳倾湫无觅处”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告诫:如果不抛弃世俗杂念,就无法找到真正的修行之路。只有彻底放下执着,才能领悟禅宗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如梦禅人行脚》是南宋著名诗僧释原妙的一首偈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理宗时期(公元1225-1264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原妙作为一名禅宗高僧,经历了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他在少年时出家为僧,游历四方,与各地名士交游,参访名师,求法问道。晚年归隐钱塘(今浙江杭州)灵隐寺,专事讲学,培养出许多优秀弟子。
在当时,宋朝的佛教艺术和诗歌发展达到了高峰,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创作禅意诗歌。释原妙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僧,他的诗歌以自然、流畅、富有哲理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示如梦禅人行脚》正是他表达禅宗理念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