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愤

标题包含
书愤
黄叶冷飕飕,临风搔白头。 江湖无老伴,天地有新愁。 橐禁行鸳晓,榆关战马秋。 平生忠孝意,到死不能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黄叶飘零,微风吹过使人寒意顿生。我在风中轻轻挠头,岁月催人老啊!我独居江湖,无亲朋为伴,内心的忧伤犹如连绵不断的秋水天长。清晨,孤独的行人在寒风中前行;秋季,战马在榆关外奔腾。我这一生都在尽忠尽孝,直到死去也不会停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叶:指秋天的树叶,此处是化用"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意境,表示已经进入秋天。 2. 冷飕飕:形容寒冷的风,是拟声词,形象地表达了萧瑟秋天的感觉。 3. 临风:面对风吹过来的地方,这里借指诗人在户外行走。 4. 搔白头:以用手抓挠头上的白头发,表达诗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的情景。 5. 江湖:泛指中国南方的水乡地带,这里代指诗人的家乡。 6. 无老伴:没有可以陪伴的朋友或者亲人,传达诗人孤独的心境。 7. 天地有新愁:与首句呼应,通过对比表达对时光流逝,忧愁渐增的感慨。 8. 橐行:指士兵在行军过程中携带的行李,此处暗含战争气氛。 9. 鸳晓:即鸳鸯湖的早晨,鸳鸯湖位于江苏嘉兴,这里用来象征江南水乡的美景。 10. 榆关:古长城的重要关隘,在今河北秦皇岛一带,用以描述边疆的战事。 11. 马秋:指秋季是战马活跃的季节,暗含战事频繁的意思。 12. 忠孝意:忠诚孝顺的情感,这里指的是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之心。 13. 平生:从生下来到现在的一生,强调诗人始终如一的忠诚情感。 14. 到死: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意味着这种忠诚情感至死不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书愤》,其情感显得悲壮而激烈。首句“黄叶冷飕飕”描绘出秋天的萧瑟景象,使人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无助。接着的“临风搔白头”则表达了作者面对困苦的无奈与悲哀。“江湖无老伴,天地有新愁”则表达了作者失去挚友,满怀忧国的悲愁。接下来的“橐禁行鸳晓,榆关战马秋”用生动的场景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最后两句“平生忠孝意,到死不能休”表达了作者誓死尽忠尽孝的决心和毅力。全诗以哀景渲染哀思,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哀痛之情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愤》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正值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金国对南宋形成巨大压力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苏泂作为一位忠诚的士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忧虑。 在创作《书愤》时,苏泂正处于人生的中年阶段,他的家庭、事业和社会地位都相对稳定。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而是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命运。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不平。 在这首诗中,苏泂以激愤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他以"楚歌"、"汉赋"等历史典故为例,暗示当时的朝廷只顾歌舞升平,忽视国防建设,导致国家处于危亡的边缘。同时,他还通过对百姓疾苦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义。 总的来说,《书愤》这首诗展现了苏泂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诗歌作品反映现实,抨击时弊,呼唤正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歌也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