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小店和星空相映成趣,行人在漫长的道路上前行。孤独的灯光照在投宿的地方,倾斜的月亮照亮了新的服装。草地上布满露珠,虫子的鸣叫声似乎来自故乡。在这清冷的秋天里,无尽的哀伤涌上心头,枯萎的菊花经过了重阳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星河:银河
2. 行人:旅人
3. 道路:指通往目的地或某地的路径
4. 孤灯:孤独的灯火,一般用于形容孤独的环境
5. 宿处:住宿的地方
6. 斜月:倾斜的月亮
7. 新装:新的衣物
8. 草色:草的颜色
9. 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来临
10. 虫声:昆虫鸣叫声
11. 故乡: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家乡
12. 清秋:秋天的清凉景色
13. 无限恨:无法排遣的愁绪
14. 残菊:凋谢的菊花
15. 重阳: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描绘了旅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见:夜空中明亮的星星与河流交相辉映,繁星点点的夜空下,行人前行的道路显得漫长无尽。诗人以星河和道路暗示出旅行的辛苦和征程的遥远,也展现出旅人在外漂泊不定的心境。
颔联“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则聚焦于旅人在夜间的住宿环境中。独灯摇曳,使诗人对宿处生出怜悯之情;斜倚的月光照在新铺好的被褥上,却使诗人感到厌恶。这里诗人通过“怜”和“厌”两个词,巧妙地传达出他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颈联“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是对自然界景色的描写。遍野的草木上凝结着寒露,仿佛是大自然的泪珠,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思乡之情。而虫子的鸣叫声又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不禁更加思念远方的家人。这里的“多”和“似”二字,表达了诗人情感上的矛盾,既为大自然的景象感动,又因思念故乡而感到痛苦。
尾联“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是诗人的感慨之词。时值清秋,旅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无法遏制的愁绪犹如破晓前的曙光。而在重阳佳节之际,残败的菊花更增添了诗人的感伤,使其不能自已。这两句诗,既有诗人个人的离愁别绪,也有对广大旅人共同命运的同情和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发》是唐代诗人李郢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郢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未能得到官职。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受到了当时和后世文人的赞誉。
在《早发》这首诗中,李郢描绘了早行的旅人、寂静的夜月、响亮的乌啼等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些景象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