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夜访澈上人

标题包含
长安夜访澈上人
关西木落夜霜凝,乌帽闲寻紫阁僧。松迥月光先照鹤, 闻说天台旧禅处,石房独有一龛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郢,字楚望,号秋崖,南宋诗人。他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只知他是金华人,与陆游、杨万里等著名文人相交甚厚。 李郢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擅长写山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西下,夜空中的木叶已凋零,凝结着白色的寒霜;头戴黑色帽子的人儿在闲庭信步,寻找紫阁寺的僧人。月亮升上松树梢头,似乎总是先照亮了那立在树上的仙鹤;听说天台山曾经有禅宗高僧驻足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石房子,和一盏忽明忽暗的烛火。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关西:这里指陕西关中地区。 2. 木落:树叶凋落,指秋天。 3. 乌帽:黑色帽子,此处借指戴黑色帽子的人。 4. 紫阁僧:紫阁寺的僧人。紫阁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东南部的紫阁峪内,是佛教著名的古刹之一。 5. 松迥:遥远的松树。 6. 月光:月亮的光芒。 7. 先照:先照射到。 8. 鹤:此处指寺庙中的仙鹤。 9.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10. 禅处:禅修的地方。 11. 石房:石头建造的房屋。 12. 一龛灯:一盏油灯。龛,原指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此处借指供灯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长安探访澈上人的情景。首句“关西木落夜霜凝”交代了季节和时间,秋末冬初,夜色降临,霜露凝聚。次句“乌帽闲寻紫阁僧”则点明诗人此时正在寻找紫阁寺的僧人,显得悠然自得。接着两句“松迥月光先照鹤,闻说天台旧禅处”则描述了在月色中诗人寻访到的松鹤景象以及听闻澈上人曾在天台山修行的事情。最后两句“石房独有一龛灯”进一步凸显出澈上人修行的孤寂和宁静,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生活的敬仰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韵律悠扬,使人感受到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长安夜访澈上人》,出自唐朝诗人李郢之手。其创作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左右,这正是晚唐时期。 在这个时代,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严重,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边患频繁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诗人李郢的心境和创作。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同情心关注着民生与社会,写下许多忧国忧民、抒写壮志的诗篇。 在诗人的生活轨迹中,他曾旅居长安,在此结识了澈上人。澈上人是一个有着深刻佛学造诣的高僧,他与李郢相知相交,共同探讨人生的哲理和禅意。这次夜访,诗人借以表现自己对于友情、人生及禅意的感悟,于是有了这首《长安夜访澈上人》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