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春一日江村偶兴

标题包含
立春一日江村偶兴
旧历年光看卷尽,立春何用更相催。 江边野店寒无色,竹外孤村坐见梅。 山雪乍晴岚翠起,渔家向晚笛声哀。 南州近有秦中使,闻道胡兵索战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郢,字楚望,号秋崖,南宋诗人。他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只知他是金华人,与陆游、杨万里等著名文人相交甚厚。 李郢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擅长写山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新年时光悄然流逝,立春之时无需再催促。 江边的旅店略显寒冷,透过竹林可见孤独的村庄和梅花。 山上的白雪在晴天时显露出青翠的山岚,傍晚时分渔民家中的笛声显得有些悲凉。 听说南方地区的边境来了些北方使者,据说他们带来了战争的威胁。
去完善
释义
1. 立春日:每年的春季开始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十一日。 2. 江村:江边的小村庄。 3. 旧历年光看卷尽:指过去的岁月已经悄然流逝。年光,时光;看卷尽,看着画卷渐渐展开,意指过去的一年已经过去。 4. 立春何用更相催:春天的到来不需要再催促。何用,没有必要;更相催,互相催促。 5. 江边野店:江边的简陋小旅馆。 6. 寒无色:形容寒冷的程度非常严重。 7. 竹外孤村:竹林外的孤独小村庄。 8. 坐见梅:梅花静静开放,表达了春天的到来。 9. 山雪乍晴岚翠起:山间的雪在晴天时慢慢融化,山间雾气变绿。乍晴,突然放晴;岚翠起,雾气逐渐消散,露出满眼的绿色。 10. 渔家向晚笛声哀:傍晚时分,渔民吹起了忧伤的笛子。向晚,接近晚上的时候。 11. 南州:泛指南方的地区。 12. 秦中使:秦国使者,这里指的是唐朝时期来自长安(古属秦国)的使者。 13. 胡兵索战来:北方胡人军队前来挑战。索战,寻求战斗;胡兵,胡人军队。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旧历年光看卷尽,立春何用更相催”,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旧的年光已去,无需人为催促,春天自然会在立春这一天降临。这一句诗人以柔美的笔触描绘了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 颔联:“江边野店寒无色,竹外孤村坐见梅”,描述了春天的初景。在寒冷的江边,野店无人,寂静无声;透过竹林的间隙,远远地可以看见一座孤独的村庄,那里的梅花已经盛开。这一联诗意深远,通过冬天的寒冷和春天的生机形成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力量。 颈联:“山雪乍晴岚翠起,渔家向晚笛声哀”,诗人在赏春之余,还观察到山中初晴时山间雾气的流动,以及渔家在黄昏时分吹奏出的哀伤笛声。这两句结合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将诗的意境推入更高层次,体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 尾联:“南州近有秦中使,闻道胡兵索战来”,结尾处笔锋突转,提到南方地区有人带来北方的消息,说是胡兵即将前来挑战。这一句打破了前面宁静祥和的氛围,给诗歌增添了一丝紧张感。诗人以这种手法表现出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同时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春一日江村偶兴》是唐代诗人李郢于立春日所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诗题中的“立春”是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春天的到来,如祭祖、扫墓、放风筝等。在这一天,诗人李郢来到了江村,即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庄,看到了春天的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立春一日江村偶兴》。 其次,诗人李郢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土地兼并问题、宦官专权问题等。这些问题对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最后,诗人在立春这一天来到江村,看到春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象,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他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同时,他也通过对比春天景色与现实的矛盾,反映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