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水口入茶山
蒨蒨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
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鲜艳的衣裙衬托出这位可爱的姑娘,两人相依相伴地观察着过往的人潮。想必此刻地方官员正坐在马背上微笑,手里拿着金鞭,内心默默吟诵诗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蒨蒨:鲜艳的样子。
2. 红裙:红色裙子,这里指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子。
3. 好女儿:美女。
4. 相偎相倚:互相依靠、亲昵地依傍在一起。
5. 看人时:被人观看的时候。
6. 使君:封建时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诗人自己。
7. 马上:在马背上,形容骑着马。
8. 应含笑:应该会面带微笑。
9. 金鞭:镶金的马鞭。
10. 为咏诗:为了作诗而挥舞金鞭。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自水口入茶山》中,李郢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先,他以“蒨蒨红裙好女儿”形象地展现了穿着鲜艳红裙的美丽女子,她们相互依偎,相互依靠,展现出一幅温馨和谐的景象。而这样的场景吸引了使君的注意,使他欣然含笑,甚至放下手中的金鞭,想要为这美景吟咏诗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茶山的美丽风光,更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水口入茶山》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一首描绘茶山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郢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他的诗歌创作热情高涨,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欣赏之情。他在游历山水时,常常有感而发,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这首《自水口入茶山》就是他在游览茶山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高峰。当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饮茶,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李郢作为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诗人,自然也对茶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茶的赞美和对茶山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茶叶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茶山的茶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茶山作为当时著名的产茶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李郢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茶山的描绘,展示了茶山的美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茶山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