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匆匆忙忙地拾起明亮的珍珠,纷纷扬扬地聚集着花朵。
全然忘却了春天的到来,又重新进行冷峻的创作。
嫩芽在春天慢悠悠地伸展,花期是约定之后的事务。
兴致来时,兴致就退去,搓着手又要花些时间。
去完善
释义
1. 忽忽:指时间迅速流逝的样子。
2. 明珠:比喻明亮的星星。这里可能指月光或星光。
3. 纷纷:形容众多且杂乱的情景。
4. 塞酥:酥,一种奶制品;塞酥,指充满了奶制品的食物。
5. 都忘:完全忘记。
6. 春老大:春天逝去的时候。老大,年龄大,这里指春天的末尾。
7. 冷工夫:指寒冷的天气。
8. 甲拆迟先达:这句诗描述的是春天到来时,植物的叶子(甲)逐渐展开的过程。甲拆,即叶子展开。先达,意为先行到达。
9. 芳菲:花草的香气。
10. 约后图:期待未来的美好景象。
11. 兴来:兴致来了。
12. 兴尽:兴致消退。
13. 呵手:哈气暖手。
14. 须臾:片刻之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惊蛰后雪”为题,表达了作者在雪后寻访友人未能相遇的失望情绪。首句“忽忽弄明珠”描绘了雪花的形态,如同飘忽的明珠,闪烁着光芒;“纷纷拥塞酥”则形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使得大地变得白茫茫一片。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感觉。然而诗人接下来却笔锋一转,写道:“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这意味着尽管春天已经到来,但天气依然寒冷,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姗姗来迟。
接下来的两句“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则是作者对于未来的期许。虽然冰雪尚未完全消融,但春日已近在咫尺,届时鲜花盛开的美景将如期而至。而最后两句“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则表达了诗人等待友人的心情。尽管时间流逝,但他的兴致并未消退,他仍在期待与友人的相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情的笔触,展现了惊蛰后雪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在与友人团聚之前那种执着等待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曹彦约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59年左右。当时正处于宋元战争时期,金国入侵,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命运也深受战乱影响。他曾历任地方官员,以治理有方著称。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多次受到贬谪。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好友徐孟坚关系深厚,互为知己。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的题目中提到的“惊蛰”是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已经来临。然而,在这样的时节里,诗人却经历了大雪纷飞的天气,这让他深感不安。他去拜访好友徐孟坚,却未能见到对方,这使他更加惆怅。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和友人生命际遇的感慨。他希望能像惊蛰后的冰雪消融一样,尽快结束战乱,恢复平静的生活。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