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绎诺湖庄之约畏风色不果来以诗见饷次其韵
宴集惭非左氏庄,妄行村落似猖狂。
人生适意真难遇,天意悭晴未易量。
可但客衣吹杲杲,只愁春色去堂堂。
辍行句好犹追逐,驽蹇奔波怯乘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宴会举办地并非左氏庄园,我们在这乡村里任性畅游,有如狂放不羁。
人生想要快乐恰意实在是很难找到,而老天爷的晴天吝惜难以预测和衡量。
不仅被客人衣衫的风吹得燥热无比,更担心美好的春色渐渐消逝。
即便笔下诗句美妙,仍然感到疲乏无法继续跟随追赶;就如同劣马疲牛一般,对奔驰感到害怕,对豪华的马匹也望而却步。
去完善
释义
1. 宴集:指聚会饮酒或举行宴会。
2. 左氏庄:这里指春秋时鲁国大夫左丘明在梁的庄园。这里用以代指诺湖庄。
3. 妄行:胡乱行动。
4. 村落:村庄。
5. 猖狂:放纵,无拘束。
6. 天意:上天的意愿。
7. 悭:吝啬。
8. 晴:晴天。
9. 可但:岂止。
10. 客衣:旅居之人的衣服。
11. 杲杲:光明,明亮。这里形容风吹过之声。
12. 堂:盛大,隆重。
13. 辍行:停止行走。
14. 句好:指诗句优美。
15. 驽蹇:劣马,比喻才能低下的人。
16. 奔波:奔走劳累。
17. 乘黄:驾驭车马,这里指骑马出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相约于诺湖庄却因天气原因未能成行的诗作。诗人首先表达了对于未能赴约的歉意,接着表达了他对人生中难得的快乐时光的珍视,以及对天时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人还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光中,客人的衣服被风吹拂的场景,以及春天的离去让他感到惆怅的心情。最后,诗人通过比喻自己为驽马,表达了对奔波劳累的恐惧和厌恶。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又传达了他在生活中对友谊、自然的感悟,使人在欣赏诗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真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师绎诺湖庄之约畏风色不果来以诗见饷次其韵》是南宋诗人曹彦约的作品。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号昌谷,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名臣、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90年至1228年间,正值南宋时期,金国和蒙古对南宋的威胁日益严重,边境局势紧张。在此期间,曹彦约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参与过抗金战争,对于国家的安危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人生际遇方面,曹彦约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后出任地方官吏,历任江西、湖南、广东等地的地方长官。他治理有方,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在朝中却遭到权臣排挤,屡遭贬谪。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和感慨个人命运的诗歌。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朝廷腐败,金国和蒙古对南宋的威胁日益严重,边境局势紧张。曹彦约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曾多次上疏朝廷,建议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敌入侵。然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这使他深感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