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元夕不作会,莲灯相照明。
影光严铁马,讙噪合金城。
发策闷如醉,中庭空自行。
月娥云镜暗,樽酒为谁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元宵不举行宴会,莲花灯照亮彼此。
光影映照铁马肃穆,喧嚣回荡在金城。
发出令箭陷入困顿,犹如醉酒一般迷茫。
月光暗淡如同云遮雾绕,倒酒只为寂寞。
去完善
释义
1. 元夕:元宵节的晚上,即正月十五夜。
2. 作会:组织聚会或集会活动。这里指举行元宵灯会。
3. 莲灯:花灯的一种,形状如莲花。
4. 相照:相互映照。
5. 影光:月光与灯光交织产生的光影。
6. 铁马:比喻战争或军事。这里借指金兵入侵南宋的历史事件。
7. 讙噪:喧闹、嘈杂的声音。
8. 金城:金城山,位于今甘肃省兰州市附近。这里代指北方的金国都城。
9. 发策:指出谋划策。
10. 闷如醉:心情沉闷如同醉酒一般。
11. 中庭:庭院中央。
12. 月娥:嫦娥,传说中住在月亮里的仙女。
13. 云镜:云雾笼罩下的明月。
14. 樽酒:装有美酒的杯子。
15. 倾:倒出。
去完善
赏析
《元夕》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在元宵之夜,诗人并没有参加盛大的庆祝活动,而是选择独自欣赏莲花灯的美丽。他注意到影子的光辉映照在铁马上,热闹的声音响彻金城。诗人以发策闷如醉来形容自己此时的感受,这种孤独与喧闹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他的内心孤寂。最后,他望着昏暗的月亮和云彩,不禁疑惑:这杯美酒是为谁而倒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夕》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薛季宣正值壮年,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但并未气馁,而是选择在地方任职,关注民生,致力于治理国家。
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北方国土被金国占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虽然经济和文化有所发展,但始终面临着外患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薛季宣作为一个爱国志士,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但他又寄希望于民间的繁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元宵佳节之际,薛季宣描绘了万家灯火、歌舞升平的元夕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期盼。然而,他并没有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而是在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现实关怀,使得《元夕》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