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首 其四
春日晴,黄鶑鸣,更听断崖流水声。
青山叠翠,款步作程,归来烟岛有谁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晴朗,黄莺歌唱,还听到悬崖下流水的声响。
层叠的青山绿意盎然,漫步其间作为行程,归来时烟雾弥漫的小岛有谁能和我争抢风光?
去完善
释义
1. "偈颂":是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用于阐述佛教教义或表达个人信仰的感悟。
2. "释昙密":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僧侣诗人,擅长作诗吟咏自然景色与禅意。
3. "黄鶑":即黄鹂鸟,又名黄莺,春天时鸣叫声悦耳动听。
4. "断崖流水声":指在陡峭山崖处流水的声音。
5. "款步":缓慢行走的步伐。
6. "烟岛":烟雾缭绕的小岛,此处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春日阳光明媚,黄色的莺鸟在欢快地歌唱;远处的断崖下传来潺潺流水声,如同轻柔的乐曲。诗人漫步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心境平静而愉悦,仿佛与世无争。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闲适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十首 其四》是南宋诗人释昙密创作的佛教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的政治相对稳定,但佛教的发展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这一年里,释昙密作为一位高僧,虽然身居庙宇,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世间的疾苦。他时常在庙宇之中冥想,试图寻找人生的真谛。在这段时间里,他对于生死、善恶以及佛性的思考日益加深,这也为他日后成为禅宗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已经在民间扎根。尽管朝廷对佛教有一定的限制,但在民间,许多人仍然信奉佛教,希望通过佛教修行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在这种氛围下,释昙密开始创作一系列禅宗诗作,如《偈颂十首 其四》等,以启迪人们的智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