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歌行

标题包含
长歌行
若木无停阴,积石无还流。 葵藿变旦莫,蟪蛄疑春秋。 寸晷轻尺璧,神功宁九州。 仰思坐待旦,礼乐隆成周。 君子不可闲,努力崇嘉猷。 当思竹帛载,不为鬓发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盛的大树投下永恒的阴影,堆积的石块阻断了河流的流动。 向阳的葵藿随着日出日落改变姿态,蟪蛄的短暂生命周期让人疑惑是否存在真正的四季。 光阴似箭,一寸光阴比一尺美玉还要宝贵,神秘的力量让整个国家安宁。 我怀着敬意,端坐等待天明,周代的礼乐繁荣昌盛。 有道德的人不可以停下前进的脚步,要努力去追求崇高的智慧。 我们要思考如何将德行记录在史书中,而不是因为衰老而羞愧。
去完善
释义
若木:传说中的一种神木。 积石:中国甘肃省的积石山。 无停阴:没有停止阴影,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万物也在变化。 葵藿:即向日葵,这里指太阳。 蟪蛄:昆虫名,寿命短,这里借以比喻短暂的时间。 旦莫:一天之内。 寸晷:一寸长的阳光,形容时间短暂。 尺璧:一尺长的美玉,喻宝贵。 九州: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 竹帛:古代用来记载文字的材料,这里指史册。
去完善
赏析
《长歌行》是唐朝诗人郭世模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时光流逝,劝诫人们珍惜光阴,勤奋学习,以求有所作为。诗中的"若木无停阴,积石无还流"、"葵藿变旦莫,蟪蛄疑春秋"等句子都是通过形象生动的事物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浪费时间。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寸晷轻尺璧,神功宁九州”,表达了无论时间长短,都能够完成大事的道理,以此鼓励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学习,追求成功。同时,"仰思坐待旦,礼乐隆成周"和"君子不可闲,努力崇嘉猷"则提出了通过学习礼乐文化来提高自身修养的要求,表达出了对君子品德的赞美。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歌行》是唐代诗人郭世模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草木之春为喻,表达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忧虑。此诗创作的年代大约处于唐玄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政局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郭世模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也深受战乱之苦。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这无疑给他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伤。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家国情怀。 在郭世模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但与此同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官僚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现实问题促使郭世模等文人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创作出许多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 综上所述,《长歌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时代。一方面,唐朝处于盛世之中,国泰民安;另一方面,国家政权危机四伏,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郭世模以草木之春为喻,抒发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