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 其一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然而,那孤雁的身影忽然消失在天际,它轻盈的飞翔却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去完善
释义
翘思:仰头思念;遗音:留下的声音,这里指寄托情意。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高台”起兴,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肃杀悲凉的氛围。“悲风”与“朝日”的对比,既展现出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下来,“之子在万里”点明主题,将空间拉至无限遥远,突出离别的痛苦。中间部分通过“方舟”、“孤雁”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孤寂与无奈,尤其是“孤雁”的描写,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的哀伤。最后两句收束全篇,从视觉到心理,由外而内,层层递进,将忧思推向高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曹植诗歌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三国时期,曹植正值青壮年,却屡遭兄长曹丕的猜忌与压制。身为贵胄却壮志难酬,内心充满悲愤与无奈。这首诗借思妇怀远之情,抒发了自己对理想和抱负的向往,以及身处困境的孤独与惆怅。诗中的离思与哀愁,实则是他对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的隐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