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竹所见梅

标题包含
竹所见梅
岁华冉冉走尘沙,望着家山便仙家。 竹所夜深风戛玉,道人消坐共梅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时(1008-1064年),字子厚,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钱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嘉祐二年(1057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时光飞逝犹如飘散的沙尘,遥望故乡就像神仙居处。 在竹林深处夜风中传来如玉般清脆的声音,我与道人静坐共赏梅花。
去完善
释义
岁华:指时光,年华。 冉冉:形容时间或事物缓慢推移、逐渐逝去。 家山:故乡的山。 仙家: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向往的隐居之地。 竹所:竹林。 夜深:指夜晚。 风戛玉:风吹过竹子发出的声音,如同风吹过翠绿的玉。 道人:作者自称,表示自己的身份是修道之人。 消坐:悠闲地坐着。 共梅花:与梅花一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心中的感悟。首句“岁华冉冉走尘沙”,以时间流逝喻指世事无常,正如沙粒在风中飘落,不留痕迹。紧接着的“望着家山便仙家”则表达了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家山即故乡,而仙家则象征着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生活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竹所夜深风戛玉,道人消坐共梅花”是诗人的重点描述。他以竹子与梅花的形象比喻自己的品质和生活态度。竹所即竹屋,深夜的风吹过竹子发出如同玉石般清脆的声音,这是宁静、自然的景象;道人即修行者,诗人以道人的身份与梅花为伴,表现了他的清高脱俗。整体来看,这两句诗塑造了一幅静谧美好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所见梅》是南宋著名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35年,当时正值南宋理宗时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钱时身为一个文人墨客,拥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钱时以竹子为题材,通过描绘竹子和梅花的关系,传达出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及国家命运的思考。 钱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颇高,他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积极参政议政,对国家事务有很高的热情。然而,南宋时期政治环境复杂,文人士大夫们的政治抱负往往难以实现。钱时在经历了宦海浮沉之后,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这首《竹所见梅》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