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居近况
十里溪山别两年,忽闻消息为欣然。
把书簷下往来看,不觉人行到面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相隔十里的溪流与山脉已经两年未见,突然听闻你的消息让我欣喜若狂。
倚在檐下翻阅着古籍,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走到了我的眼前。
去完善
释义
1. 十里溪山:描述的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其中“十里”表示距离远,“溪山”则是山水景色;
2. 别两年:表示诗人与友人分开已有两年;
3. 忽闻消息:指突然得知友人的信息或动态;
4. 为欣然:表达诗人为听到朋友的消息而感到高兴的心情;
5. 把书簷下:诗人一边阅读诗书,一边欣赏檐下的景致;
6. 往来看:表明诗人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反复观察;
7. 不觉人行到面前:指诗人在如此投入的状态下,没有注意到有人靠近他,意味着诗人完全沉浸在当前的美好环境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听闻朋友居所的消息后产生的喜悦心情。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分别的时日以及听闻消息后欢欣的心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以“把书簷下往来看”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自己急切地想了解朋友近况的愿望,而“不觉人行到面前”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激动得近乎失去自控的状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一幅浓厚的友情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子居近况》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钱时在听闻友人子居的近况后创作的。该诗的创作时间大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钱时历经世事沧桑,从政坛隐退,专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他曾担任过御史台的主薄、国子监祭酒等职务,后因对时政不满而辞官回乡,致力于教书育人。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突出。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虽然政治较为稳定,但军事防御能力薄弱,时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多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形成了一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社会风气。钱时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共同影响了这首诗歌的创作。
在《闻子居近况》中,钱时通过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子居的近况为引子,回顾了自己的过往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真挚的友谊,成为南宋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