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

标题包含
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
郊外春华好,人家带碧谿。 浅莎藏鸭戏,轻霭隔鸡啼。 掩映红桃谷,夤缘翠柳堤。 王孙竟不至,芳草自萋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徐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延休是五代时期的学者。徐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 在南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郊外的春天景色宜人,村庄周围环绕着碧绿的溪流。 浅滩处的莎草下藏着嬉戏的鸭子,淡淡的雾气让鸡啼声变得遥远。 红桃谷隐藏在葱郁的树林间,翠绿的柳枝沿著河岸蜿蜒。 公子始终没有出现,而芳草依然绿茵一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紫岩山:古山名,位于中国某地;2. 期:期待,盼望;3. 春日活动原为野外游赏的雅事,与故友相约同游;4. 郊外:指乡村地区;5. 华:繁华,繁花;6. 好:美好;7. 碧谿:清澈的小溪;8. 浅莎:嫩绿的草;9. 鸭戏:鸭子在水中嬉戏;10. 轻霭:淡淡的云雾;11. 隔:分隔,距离;12. 掩映:互相遮掩而又显露;13. 红桃谷:红色的桃花林;14. 夤缘:攀附,靠近;15. 翠柳堤:绿柳成荫的河堤;16. 王孙:古代贵族子孙,这里指朋友或诗人的朋友;17. 至:到来;18. 芳草:春天的青草;19. 自:自然地;20. 萋萋:草木繁盛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乡村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诗人的笔下,春天里的田野、溪流、鸭群、鸡鸣、桃花、柳树等景物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然而,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期待已久的客人却未能如约而至,使得这份美景显得有些遗憾。诗人以“芳草自萋萋”作为结尾,既表达了期待的心情,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人徐铉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50年前后,正值南唐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期间。这一时期,虽然南唐疆域相对狭小,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却颇为繁荣,成为了东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徐铉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文人。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徐铉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逐渐显露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在南唐朝廷中,他历任多个职务,如知制诰、翰林学士等,深得皇帝信任。然而,在这一时期,南唐政权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显现,这对徐铉的人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这首诗中,徐铉表达了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期待能够摆脱世俗纷扰,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心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唐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而诗人期客不至的情景,则反映了徐铉在当时文人圈子中的孤独处境,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总之,《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既有徐铉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也有南唐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徐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