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簿书丛中王簿示二诗推案漫述数语
文书堆案汗如洗,鴈鹜满庭声甚喧。
纵有可人来眼底,了无佳思到吟边。
翠眉对我何曾展,白眼逢渠不受怜。
上策从来三十六,就中除有一归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课卷堆积如洗汗,雁鸭庭院喧闹声。
尽管有人来眼前,却无一佳思在口边。
翠眉未曾对我展,白眼遇见不喜爱。
最好策略本三十六,其中只有一选择:退隐田园。
去完善
释义
1. 簿书:指官府文书、档案等。这里代指政务工作。
2. 王簿:一位姓王的官员。簿,指记载的册籍。
3. 诗书:泛指文学作品。
4. 推案:指翻阅书籍或案卷。
5. 漫述:随意地抒发。
6. 汗如洗:汗水像水洗过一样,形容非常忙碌。
7. 鴈鹜:雁和鸭。此处用动物来形容政务工作的繁忙。
8. 翠眉:指美丽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思绪无法舒展。
9. 白眼:指不屑一顾的态度。这里表示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
10. 上策:最好的策略。
11. 三十六:指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计”。这里借用,表示除了归田外没有其他好办法。
12. 一归田:意指辞官回乡务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繁忙的公务之中,面对繁杂的文书和喧嚣的环境,尽管身边有值得欣赏的人或事物,却无心去感受,去创作诗歌。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和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认为回归田园是摆脱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上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公元1078年,此诗由诗人虞俦所创。虞俦字次秦,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对时政有着深刻的见解,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当时,正值宋神宗在位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法改革,使得官场和社会氛围陷入了一片繁重的公务和激烈的权力争夺之中。而虞俦在此间作为文人士大夫,也备受重用,历任多地官员,因勤奋清廉,受到民众爱戴。但他目睹了官僚体制的种种弊端,深感忧虑,遂以诗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政在簿书丛中王簿示二诗推案漫述数语》这首诗,就是虞俦在公务繁忙中的自我反思和感悟之作。他通过描述自己沉湎于繁琐的政务,反观民生困苦的现实,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表达了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官员,为百姓解忧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