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真藏主
达磨不曾来东土,二祖亦不往西天。
一条古路生荆棘,更无佛法可流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达磨:即菩提达摩,禅宗初祖,南北朝时期将禅宗引入中国。
2. 二祖:指禅宗二祖慧可。
3. 东土:东方的土地,这里特指中国。
4. 西天:西方的天界,这里特指印度。
5. 古路:比喻佛教真理的道路。
6. 荆棘:比喻阻碍修行的障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观点和态度,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佛性是内在的、本具的,并非依赖于外在的教条或经典。诗人通过“达磨”(菩提达摩)与“二祖”(慧可)这两大禅宗祖师的对话,传达了一种无求于外、自证其心的修行观念。同时,诗中的“古路生荆棘”象征着求道之路并不平坦,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这也正意味着修行者需要在磨砺中体悟佛法的真谛,而非依赖外在的经书或教义。因此,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禅宗内观、自性解脱的精神的颂扬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真藏主》是南宋诗人释如珙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送别友人真藏主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景物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送真藏主》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北方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南迁,形成了南渡文人群体。这些人寄情山水,注重个人修养,诗歌创作繁荣。释如珙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熏陶。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如珙已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他生活在一个禅宗盛行的时代,禅宗强调个人的修行和顿悟,这与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禅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人生际遇:
释如珙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些旅程中,他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这些体验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在他创作《送真藏主》这首诗时,他与真藏主之间的深厚友谊可能是触动他创作的重要因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