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椿藏主

标题包含
示椿藏主
一夏工夫打不彻,百千亿劫不消磨。 金乌玉兔长相逐,鴈荡峰头见也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如珙(1286年-1363年),俗名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又号云谷老人。他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被誉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释如珙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夏天里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即使经过千百次尝试也不会消失殆尽。 太阳和月亮不断更替交替,雁荡山的山峰是不是也会显露出来呢?
去完善
释义
示:告诉。 椿:此指老母,即《周易·大过卦》所说的"枯杨生稊,为椿之喜"。 藏主:负责管理寺院仓库的僧侣。 一夏:佛教所说的一年是三季,热天、冷天和雨季。一夏就是一年的一部分。 工夫:此指修行,亦即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百千亿劫:时间非常漫长的单位。 金乌:太阳的象征。 玉兔:月亮的象征。 长相逐:永远相伴。 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市北部海滨,以奇山怪石著名。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示椿藏主》中,作者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自然与时间的永恒主题。诗人用“一夏工夫打不彻”表达出即便整个夏天不断地努力也无法完成某事,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无法把握的现实。接下来的“百千亿劫不消磨”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和自然的无限性,即使经过亿万年的时间,事物的存在也不会被消磨殆尽。 诗的中间两句:“金乌玉兔长相逐,雁荡峰头见也么。”这两句诗运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金乌(太阳)和玉兔(月亮)作为象征,传达了日夜交替、时光流转的哲理,强调了自然的永恒和生命的不朽。同时,通过“雁荡峰头见也么”这一疑问句,诗人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真谛以及如何在变化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静。 综上所述,这首《示椿藏主》以富有哲理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引导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达到心灵的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椿藏主》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禅宗僧人释如珙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佛学的深刻领悟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许多人寻求精神慰藉。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个人内心的顿悟和自我解脱。在这个背景下,释如珙创立了椿藏院,提倡禅学,教化众生。 释如珙本人在宋代禅宗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在修行过程中,感悟到了禅宗的真谛,并将其融入诗歌之中。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示了禅宗的精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